首创国家农机作业大数据应用 为夏粮抢收提供信息科技服务——中国农业大学北斗团队《麦收快讯》成功发布
2021-07-15 16:16:06

图片


随着全国夏粮抢收由南向北陆续展开,从6月1日至6月27日,中国农业大学北斗团队利用北斗大数据,紧跟小麦主产区收割进度,制作小麦收割机分布热点图、作业效率图与作业重心图等产品,向社会连续发布了27期《麦收快讯》,为农业农村部门、农机制造企业、农机手和相关单位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在“三农”领域引起高度关注并获得广泛好评。
据悉,这个全国首创的《麦收快讯》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吴才聪博士牵头的北斗团队,基于国家农机作业大数据每日制作和发布的。《麦收快讯》首次集成了国内主要小麦收割机制造企业的北斗定位数据,是国家农机作业大数据的首次应用,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国家级大范围农机数据共享和大数据应用服务,被誉为“既是壮举,也是创举。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知,以往,各级部门均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小麦收割机的分布和收割进度。今年,中国农业大学北斗团队大力开展科技攻关,成功制作和发布了基于北斗时空大数据的每日《麦收快讯》,它兼顾了行业动态监测需要与北斗团队科研需要,首次实现了全国麦收过程的定量化统计与可视化展示,为农业生产与科学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使国家有关部门及时掌握了主产区麦收进度,确保了各地的夏粮抢收更加科学、高效、有序地快速推进。
《麦收快讯》凝聚了中国农业大学北斗团队师生的心血。为制作《麦收快讯》,团队成员夜以继日的奔赴在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的流水线工作中,在较短时间里解决了大数据的管理与挖掘两大技术应用痛点。
“夏收”期间,总计近21万辆农业机械(其中2.5万辆为小麦收割机)安装的北斗终端回传数据,需要较强的网络接入、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能力。中国农业大学北斗团队依托“北斗精准农业应用”国家重大项目,投资1114万元建设了国家农机作业大数据中心,可为近60万台北斗终端提供数据接入、存储与处理服务。
北斗团队每天18:00点启动大数据自动挖掘程序,23:00前后完成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经团队负责人审核后,于次日8:00发布。为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北斗团队每天21:00举行调度会,交叉审核各项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之后,还要随机抽取100辆收割机,人工统计作业面积,与算法获得的作业面积进行比对,不断优化算法参数。
本刊记者了解到,项目资金支持是行业数据共享的重要推手。“北斗精准农业应用”项目得到了国家财政部和国发改委的重点支持,项目对农机企业前装北斗终端给予资金补助。而要深度实现行业数据共享,则与中国农业大学北斗团队坚持公益、良好信用、杰出贡献和模式创新密切相关,此次《麦收快讯》制作,即得到了潍柴雷沃、江苏沃得、中联农机和中国一拖等农机企业的真心拥护和积极配合。当然,更是与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和农业机械化总站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密不可分。
《麦收快讯》的制作与发布,也使得北斗团队的研究生们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一位参与《麦收快讯》制作的学生说:“团队组织的这项任务,从需求提出到资料查找、功能设计、与路线规划,再到参数优化和报告改进,全过程环环相扣、科学严谨,对我们今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大有裨益。
吴才聪副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数据不仅是宝贵的数据资源,也是科学研究的新范式。通过开发利用农机作业大数据,可以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现状、特征和问题;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全尺度地服务于国家政策制订、行业服务保障和生产作业管理。这次制作发布《麦收快讯》只是小试牛刀,今后还将发布“玉收快讯”“稻收快讯”“棉收快讯”等专题快讯,并深度挖掘大数据潜藏的价值,促进我国智能农机和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的价值从共享开始,今天迈出的一小步,将会是未来智慧农业的一大步。


阅读前一篇

习近平向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致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