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关于印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畜禽养殖场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的函


来源/作者:浙江农业农村厅  日期:2020-02-21【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浙牧机函〔2020〕2号 


各市、县(市、区)畜牧兽医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我省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我省畜牧业生产平稳、畜禽产品供应有序。中心组织编制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猪、牛羊、禽、蜂等养殖场安全生产技术措施,现予印发,供各地指导服务时参考。


附件: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猪场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2.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牛羊场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禽场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4.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蜂场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浙江省畜牧农机发展中心

2020年2月17日 


附件1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猪场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生命和生产安全,也对生猪增产保供带来更大挑战。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猪场安全生产,总站联合畜牧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结合典型企业做法,特提出如下应对技术措施,供各地参考。

1.提高人员防护意识。组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知识培训,通过企业宣传栏、微信、钉钉等途径宣传科学防控知识,让每个职工认识新冠肺炎及其严重性,树立防控疫情人人有责的理念,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营造群防群控氛围。

2.全面实施封闭管理。外来车辆及人员未经允许一律不准入场;生产车辆进出要严格消毒,司乘人员不得随意下车走动。建立集中采购制度,尽量减少场内人员外出。进出场区的人员必须全部佩戴口罩并进行体温监测,回场人员要洗手消毒。强化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区分区管理,扩大生物防疫范围,尽量减少出入口。

3.加强人员健康管理。建立在岗人员健康情况登记台账,制定外地返场员工工作方案。确因生产经营需要,必须返场的员工返场前报备行程。入场前按照省要求,对于重点人、重点地区人员来浙,隔离14天;对于重点地区的非重点人来浙,高风险地区人员隔离14天,中风险地区人员隔离7天;省内绿色地区人员戴防护即可返工。

4.严格落实防护措施。做好防护物资储备,为职工配备口罩、手套、测温仪、洗手液和消毒水等防护物品。规范岗位工作秩序,做到人员少流动、不聚集、不串岗。工作期间全员每日监测体温,全程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若有员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隔离,第一时间上报并指导其到当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5.加强就餐与消毒管理。严禁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保证食材安全、餐具卫生,禁止场内部群体性聚餐,严格执行分餐制度。办公室、员工宿舍等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定期全面消毒。

6.保持环境用品卫生。及时清除场内外各类垃圾和污染物,不留死角;及时清洁生产用具并按要求摆放;工作服等用品要及时更换,清洁消毒后使用。

7.保障生产物资供应。主动对接相关单位,做好生产资料供应计划,除储备饲料、玉米、疫苗以及兽药等常规生产物资外,还应储备足量的防护口罩、防护服、消毒液以及测温仪等防疫物资。尽量减少物资进场频率,不得串场送料。   

8.调整优化饲养管理。调整优化猪群,定期开展猪只健康评估,对老病残弱猪只应及时淘汰处理,提高猪群整体健康度。加强舍内通风换气,保持栏舍干燥卫生。优化饲料配方,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蛋白质等营养配比,增强生猪自身免疫力。适当调减猪群饲养密度,辅助相关福利措施,提升猪群抵抗力。

9.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在非洲猪瘟防控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夯实本场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措施,并确保落实到位,不留死角,做到既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员工,保证员工生命安全,又防范非洲猪瘟疫情发生。

10.做好疫病免疫监测。按规定开展重点疫病强制免疫和效果监测,对超过免疫保护期或抗体不达标的群体及时进行补免。与专业检测机构合作,定期排查监测猪群非洲猪瘟病原,发现问题及时按规定处理。

11.严控有害生物。从场舍建设、生产管理、有害生物灭杀等角度入手,减少与病原及宿主接触机会,控制鼠、鸟、虫害,以及软婢等吸血性节肢动物,切实防范外来疫源传入。

12.严格出猪台管理。出猪台设置隔离线,区隔为出猪台内外两区。内外区人员、猪只不能直接接触,内外区分别洗消,不相互污染。或者用本场转运车将猪只转运到远离场区的区域出售,严格转运车和转运台的消毒。

13.做好病死猪等无害化处理。病死猪集中安全密闭存放,防止与其他野生动物(鸟,鼠,蝇等)接触;禁止丢弃、贩卖、出售、转运或食用病死猪,须按防疫要求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落实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以及养殖场环境减臭措施,守住不污染环境底线。

14.做好应急协调沟通。保持与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省畜牧产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服务团队、王一成畜牧产业服务团队等专家联系,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共克时艰,稳定生产。



附件2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牛羊场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生命和生产安全,也对奶牛、湖羊等产业带来严峻挑战。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牛场、羊场安全生产,总站联合畜牧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结合典型企业做法,特提出如下应对技术措施,供各地参考。

1.提高人员防护意识。组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知识培训,通过企业宣传栏、微信、钉钉等途径宣传科学防控知识,让每个职工认识新冠肺炎及其严重性,树立防控疫情人人有责的理念,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营造群防群控氛围。

2.全面实施封闭管理。外来车辆及人员未经允许一律不准入场。生产车辆进出要严格消毒,司乘人员不得随意下车走动。建立集中采购制度,尽量减少场内人员外出,进出场区的人员必须全部佩戴口罩并进行体温监测,回场人员要洗手消毒。强化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区分区管理,扩大生物防疫范围,尽量减少出入口。

3.加强人员健康管理。建立在岗人员健康情况登记台账,制定外地返场员工工作方案。确因生产经营需要,必须返场的员工返场前报备行程。入场前按照省要求,对于重点人、重点地区人员来浙,隔离14天;对于重点地区的非重点人来浙,高风险地区人员隔离14天,中风险地区人员隔离7天;省内绿色地区人员戴防护即可返工。

4.严格落实防护措施。做好防护物资储备,为职工配备口罩、手套、测温仪、洗手液和消毒水等防护物品。规范岗位工作秩序,做到人员少流动、不聚集、不串岗。工作期间全员每日监测体温,全程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若有员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隔离,第一时间上报并指导其到当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5.加强就餐与消毒管理。严禁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保证食材安全、餐具卫生,禁止场内部群体性聚餐,严格执行分餐制度。办公室、员工宿舍等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定期全面消毒。

6.保持环境用品卫生。及时清除场内外各类垃圾和污染物,不留死角;及时清洁生产用具并按要求摆放;工作服等用品要及时更换,清洁消毒后使用。

7.保障生产物资供应。主动对接相关单位,做好生产资料供应计划,除储备饲草料、疫苗以及兽药等常规生产物资外,还应储备足量的防护口罩、防护服、消毒液以及测温仪等防疫物资。尽量减少物资进场频率,不得串场送料。

8.科学调整饲料配方。针对饲料原料变化,在保证牛羊营养需求前提下调整饲料配方,同类饲料适量替换。优质粗饲料不足的奶牛场,建议调整牛群结构,加大低产成母牛淘汰率,降低饲草料消耗量,饲料短缺严重的羊场,优先保障种羊及小羊供料,适当限饲育肥羊,可按采食量的80%-90%调整饲喂。

9.加强生产母羊管理。当前是母羊产羔集中时期,要在做好人员防护的同时,加强母羊生产管理,科学饲养怀孕母羊、羔羊,严格产房管理要求,认真做好清洁消毒, 随时观察怀孕羊,发现预产征兆,及时安排接产。

10.因地制宜种植饲草。有条件企业,可以种植一些速生牧草,近期可播种黑麦草,天气转暖,可以种植墨西哥玉米、高丹草、饲用高粱等牧草。

11.调整奶牛场经营方案。针对生鲜乳滞销,建议奶牛场适当延长犊牛哺乳期,减少代乳粉饲喂,改用生鲜乳饲喂。针对初生公犊出售难,可考虑增加小公犊的育肥,实现奶、肉两条腿走路,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

12.提升生物安全水平。严格执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消毒灭源等各项动物防疫制度,做好牛羊重点疫病免疫,强化饲料仓库、栏舍等消毒工作。

13.加强场区环境治理。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治。做好场区清洁消毒、垃圾分类处理。及时清理舍内粪便、降低舍内氨气浓度。落实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以及养殖场环境减臭措施,守住不污染环境底线。。

14、做好应急协调沟通。保持与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省畜牧产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服务团队、王一成畜牧产业服务团队等专家联系,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共克时艰,稳定生产。


附件3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禽场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生命和生产安全,也对家禽生产稳定带来严峻挑战。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禽场安全生产,总站联合畜牧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结合典型企业做法,特提出如下应对技术措施,供各地参考。

1.提高人员防护意识。组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知识培训,通过企业宣传栏、微信、钉钉等途径宣传科学防控知识,让每个职工认识新冠肺炎及其严重性,树立防控疫情人人有责的理念,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营造群防群控氛围。

2.全面实施封闭管理。外来车辆及人员未经允许一律不准入场;生产车辆进出要严格消毒,司乘人员不得随意下车走动。建立集中采购制度,尽量减少场内人员外出。进出场区的人员必须全部佩戴口罩并进行体温监测,回场人员要洗手消毒。强化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区分区管理,扩大生物防疫范围,尽量减少出入口。

3.加强人员健康管理。建立在岗人员健康情况登记台账,制定外地返场员工工作方案。确因生产经营需要,必须返场的员工返场前报备行程。入场前按照省要求,对于重点人、重点地区人员来浙,隔离14天;对于重点地区的非重点人员来浙,高风险地区人员隔离14天,中风险地区人员隔离7天;省内绿色地区人员戴防护即可返工。

4.严格落实防护措施。做好防护物资储备,为职工配备口罩、手套、测温仪、洗手液和消毒水等防护物品。规范岗位工作秩序,做到人员少流动、不聚集、不串岗。工作期间全员每日监测体温,全程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若有员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隔离,第一时间上报并指导其到当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5.加强就餐与消毒管理。严禁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保证食材安全、餐具卫生,禁止场内部群体性聚餐,严格执行分餐制度。办公室、员工宿舍等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定期全面消毒。

6.保持环境用品卫生。及时清除场内外各类垃圾、污染物,不留死角;及时清洁生产用具并按要求摆放;工作服等用品要及时更换,清洁消毒后使用。

7.保障生产物资供应。主动对接相关单位,做好生产资料供应计划,除储备饲料、玉米、疫苗以及兽药等常规生产物资外,还应储备足量的防护口罩、防护服、消毒液以及测温仪等防疫物资。尽量减少物资进场频率,不得串场送料。

8.优化生产经营计划。针对肉禽、鸡蛋价格波动,建议肉禽养殖企业抓住临时补助政策实施时机,尽量加大出栏,减少肉禽压栏;种禽场可淘汰老弱病残及性能较低个体,配备孵化设施的,除订单外,暂停孵化,种蛋作商品蛋销售,以减少损失。蛋鸡场产蛋高峰期已过的建议提前淘汰或进行“强制换羽”;笼养和网上养殖的蛋鸭,要充分利用设施设备,保持较稳定的舍内环境,尽量降低饲养成本。

9.科学调整饲养方式。在饲料短缺的情况下,可适当限饲延长养殖期,降低生产经营压力。养鹅场要利用青绿饲料,如黑麦草、萝卜菜、包心菜叶、花菜叶等,节省精饲料使用量。

10.强化养殖环境管理。加强养殖舍内环境管理,确保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落实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以及养殖场环境减臭措施,守住不污染环境底线。

11.严格执行用药规定。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决不使用违禁药物,不滥用药物。同时,根据群体健康状况科学合理使用抗应激、益生菌和中草药等,提高家禽机体抗病能力。

12.提升生物安全保障。严格消毒隔离等管理制度,做好防鼠、防鸟、灭蝇蛆工作。选用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对进出养殖场的道路、车辆、物品和人员全面消毒。

13.切实做好免疫监测。切实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要疫病免疫接种工作,做到应免尽免,并强化疫情监测。按规定严格做好病死禽无害化处理。

14.做好应急协调沟通。保持与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省畜牧产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服务团队、王一成畜牧产业服务团队等专家联系,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共克时艰,稳定生产。


附件4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蜂场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威胁生命和生产安全,也对蜂产业带来严峻挑战。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蜂场安全生产,总站联合畜牧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结合典型企业做法,特提出如下应对技术措施,供各地参考。

1.提高人员防控意识。组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知识培训,通过企业宣传栏、微信、钉钉等途径宣传科学防控知识,让每个职工认识新冠肺炎及其严重性,树立防控新冠肺炎人人有责的理念,增强自我防控意识,营造群防群控氛围。

2.全面实施封闭管理。外来车辆及人员未经允许一律不准入场;生产车辆进出,司乘人员不得随意下车走动。尽量减少场内人员外出,进出场区的人员必须全部佩戴口罩并进行体温监测,回场人员要洗手消毒。

3.加强人员健康管理。建立在岗人员健康情况登记台账,制定外地返场员工工作方案。确因生产经营需要,必须返场的员工返场前报备行程。入场前按照省要求,对于重点人、重点地区人员来浙,隔离14天;对于重点地区的非重点人员来浙,高风险地区人员,隔离14天;中风险地区人员隔离7天;省内绿色地区人员戴防护即可返工。

4.严格落实防护措施。做好防护物资配备,为职工配备口罩、手套、测温仪等防护物品和洗手液、消毒水、酒精等,。规范岗位工作秩序,做到人员少流动、不聚集、不串岗。工作期间全员每日监测体温,全程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若有员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隔离,第一时间上报并指导其到当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5.加强就餐与消毒管理。严禁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保证食材安全、餐具卫生,禁止场内部群体性聚餐,严格执行分餐制度。办公室、员工宿舍等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定期全面消毒。

6.保持环境用品卫生。及时清除场内外各类垃圾和污染物,不留死角。及时清洁生产用具并按要求摆放,工作服等用品要及时更换,清洁消毒后使用。

7.保障生产物资供应。主动对接相关单位,做好生产资料供应计划,除储备饲料糖、花粉以及兽药等常规生产物质外,还应储备足量的防护口罩、防护服、消毒液以及测温仪等防疫物资。尽量减少物资进场频率,不得串场送料。

8.做好转地计划调整。根据全国疫情防控动态,及时调整转地线路。当前,要根据当地蜜粉源条件,因地制宜,适当控制蜂场饲养规模,适当增加蜂场的备用饲料糖等。有条件的蜂场,建议采用定地蜂王浆生产。

9.选择安全区域转地。在疫情防控允许时实施转地,运输蜂群前应先了解目的地疫情防控要求,尽量避免到重点疫区或高风除区转地,努力确保放蜂人员和生产安全。

10.加强蜜蜂春繁饲养。以蜂多于脾的紧脾原则开始春季繁殖,把握开繁时间,准备合适的巢脾,控制合适群势,注意防盗蜂,及时做好补饲、加脾、调脾,并强化蜂群保温,促进蜂群快速繁殖。如果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糖或粉饲料短缺,可通过扣王、减脾的方式减少蜂群饲料消耗,渡过难关。

11.做好病虫害防治。中蜂要注意预防巢虫,意蜂要注意预防蜂螨。做好蜂箱、巢脾消毒同时,可在饲喂时加入少量姜、蒜汁液等,预防疾病发生。对发生幼虫病的中蜂群,也可采取换王/扣王、紧脾、饲喂抗病毒中药的综合措施进行治疗,严禁随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

12.做好应急协调沟通。保持与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省畜牧产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服务团队、王一成畜牧产业服务团队等专家联系,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共克时艰,稳定生产。



添加人:董玉玲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