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懒汉田”为啥种出了壮苗


来源/作者:长春日报  袁 达 李社潮 日期:2020-07-07【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今年的苗情比往年都好!眼看着玉米苗噌噌长,一天一个样!”6月下旬,农安县开安镇孙家屯村的一片农田里,玉米长势喜人。村民刘树魁只要有空,就要到自家的地里转转,察看玉米生长情况。

  刘树魁今年格外关注玉米长势,他家有一公顷多土地,今年是第一年采用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播种前地里都是横躺竖卧的秸秆,我还真不放心,这种不把秸秆收拾出来的‘懒汉种地法’能种好地吗?就怕苗出不好,长不齐。”一个多月来,看着自家的玉米苗越长越壮实,刘树魁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给刘树魁吃下定心丸的是农安县铁有农机合作社。“今年是我们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面积最多的一年。”铁有合作社理事长倪勇介绍说,合作社今年流转、托管、代耕土地面积达到611.5公顷,全部采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其中秸秆覆盖全量还田达25%以上,共带动300多户农户,刘树魁就是其中一户。

  如此大面积推广离不开先进农机装备的支持。铁有农机合作社的农机库房里,整齐排放着一台台免耕播种机、苗期深松机、秸秆归行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这几年,我们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增添保护性耕作相关机具。”目前,铁有农机合作社拥有农业机械20多台套,在保护性耕作生产作业服务上基本具备了耕种1000公顷土地的能力。

  光有先进的农业机械还远远不够,能否利用这些农机提供高质量的作业服务,才是让更多农民接受“懒汉种地法”的关键。“这几年我们也碰到过因农机手操作问题带来的种肥分离距离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铁有农机合作社组织农机手开展技术培训学习,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增加配套新的农机作业环节。

  铁有农机合作社根据当地的地块条件,示范运用新技术,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模式不断升级,让土壤有机质初步得到提高,蚯蚓数量逐年增多,化肥投入量逐年减少,玉米产量保持稳产增产。2019年,铁有农机合作社在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玉米保护性耕作高产竞赛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同比对照田产量和收益优势明显。

  今年以来,省、市保护性耕作专家多次前往铁有农机合作社的农田察看苗情。“要保证秸秆全覆盖早出苗、出齐苗、长得壮,就需要像铁有农机合作社一样,把相关配套新技术应用好。”我省保护性耕作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关义新研究员表示,正是由于铁有农机合作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技术模式,才让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


添加人:于海洋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