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岐山县玉米机收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作者:陕西省岐山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张新忠日期:2019-09-04【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岐山县地处陕西省关中西部,隶属宝鸡市。常年种植农作物75万亩,玉米是岐山县第二大粮食作物,年种植30万亩左右,占全县粮食产量的“半壁江山”。但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仍然较低,成为制约玉米稳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力推进玉米机收十分必要。为此,我们组织力量对全县玉米机械化收获情况做了专题调查。

一、令人鼓舞的态势

调查表明,玉米机收可解放农村劳动力,引发耕作方式变革,促进生态资源型社会建设,并且在推广面积、机具成熟性等方面发展较快。

1.播收面积同步逐年增长 岐山县从2006年示范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机播机收同步推进,机收面积每年以5%~10%速率递增,现占到玉米总播面积30%左右,机免耕播占玉米总播面积63%,机免耕播为机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2.机具总量上升且性能趋优 岐山县2006年仅有背负式玉米联合收割机6台,使用效果一般再推广难度大。2007年~2009年,借助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主推玉米小麦两用机,数量达到170余台,但因机手嫌换割台麻烦,投入作业的占不到40%。2009年以后,玉米收获专用机因其性能逐步稳定成熟,被机手和群众普遍接受,专用机数量每年增加20台左右,目前已拥有80多台,仅2013年增加42台。机型以3行为主,品牌有博远、巨明、福格森、福田等。

3.机手作业有赚头 通过走访机手和作业季跟踪,专用机作业成本、机手收入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以一台3行机为调查对象,平均亩耗油价格20元,日均作业按40亩,日耗油800元,机手日工资200元,日均折旧费42元、维修保养150元,作业成本大致每天1192元。作业费每亩按90元计算,机手日毛收入3600元、纯收入2408元,作业季按15天,收获面积800亩,一个机手一个作业季可收入36120元。

4.节本增效作用凸显 从监测数据可以看出,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增产作用明显。玉米亩产秸秆一般在2300kg左右,连续还田地块10cm~30cm土壤容重每厘米下降0.02g,有机质含量增加0.15%,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0.13个百分点。小麦穗粒数增1.1个,千粒重增1.7g,亩增产小麦20.3kg。从作业环节上减少了人工收获、秸秆拉运堆垛等道工序,据调查亩节本至少50元。

5.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农机购置补贴重点投向玉米机收,补贴总额200多万元,补贴比例只增无减。全县各级、各方都视玉米机收为粮食生产机械化薄弱环节,高度重视,有政策、有措施。

二、不容忽视的问题

虽然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态势向好,但从这次调查中也看到了一些问题。

1.观念差异 一部分群众对玉米收获机收割时“砸地”,秸秆一次还田一时难以接受,对还田后的播种方式(旋播或免耕播)心存疑虑,总认为这种耕作地没有种好。一部分群众认为机收价格较高,不如自己人工收割。还有一部分群众认为种植玉米工序多比较麻烦,效益又不高,不愿花钱雇机械收获。

2.土地制约 据了解,全县共9.9万多农户,人均土地不足1亩的占60%以上,户均不足2亩的占40%以上 。一家一户地块小,且种植分散,连片面积不大,不便于机械收割。十年至少六次秋淋多雨,地墒足,土粘性大,给机械作业带来不便。

3.机具性能 从结构看,大型复式高性能作业机偏少,品牌多杂,群众不容易选择;从作业质量跟踪情况看,安全性、缺陷性需改良的地方也不少,比如有的机械破穗较多,有的对玉米包衣粉碎效果不佳等;机具价位较高,投资回报期限长。价格适中,且性能优越的机械呼之未出。

4.服务滞后 据了解,机械售后服务一般第一年还算可以,往后有点故障,就很难及时解决。机械作业过程中机艺脱节问题突出,需要加大协作和研究。玉米收获作业以当地作业为主,跨区作业市场还未形成。

三、依靠创新的未来

一项新技术的推广使用需要经历不同阶段的培育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也不例外。岐山县正处于攻坚、迅速上升时期,更加需要以创新的观念,从技术装备、市场服务等方面下功夫。

1.技术示范创新上再深入

(1)加强机艺融合 组成农机农艺专家团队,专题对玉米机收创新发展战略研讨,分析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问题,重点针对关中玉米标准化种植与机械化收获技术模式,提炼适合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有效开展农机农艺相互融合。

(2)制定作业规范 针对玉米硬茬播种、玉米机收等玉米生产全程的播种模式、适合机收品种选择、机具配套、作业要求等方面,制定适合当地的玉米生产标准化、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规范,并以文件印发,加强指导,全面推进。

(3)开展示范创新 县镇层层建立玉米机收示范基地,广泛开展技术示范,借鉴山东等地创新示范工程做法,扩大示范规模和带动效应。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建基地,鼓励加快土地流转,扩大青饲料玉米种植,改进种植结构,促进粮经饲调整。示范耕、种、收、运“一条龙”作业服务,加快成熟技术模式和新技术广泛应用。

2.机具创新与提升上再挖潜

(1)优化机具结构 注重高效率多功能复式化、简便节能化、智能化,突出节能环保理念,调优结构。一机多用多功能,减少作业次数,降低作业成本,无人驾驶、计亩作业质量监测等,应积极推广应用。

(2)提升机具性能 加强联合攻关,努力改造提升玉米收获机性能,不断以先进农机化技术装备来引导玉米农艺耕作制度改革。如籽粒破碎、秸秆粉碎效果等方面的改进。

(3)优化机器配套 在大力推广普及玉米免耕直播机基础上发展玉米精量播种机;在发展多功能自走式玉米联合机基础上,引进茎穗兼收和玉米收获籽粒机;在推进塬区适用机械同时,兼顾山地丘陵适用玉米机。

3.市场化服务上再拓展

(1)培育跨区作业市场 针对玉米机收跨区作业市场仍未形成,单机作业不成规模,量小、分散无序流动作业较普遍等问题,应借鉴小麦跨区作业成功经验,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公开作业指标,创设作业环境,有效引导机车有序流动,培育玉米机收跨区作业市场不断壮大。

(2)加强跟踪售后服务 对新型玉米收获机适应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跟踪调查和质量反馈,促进机器不断改进完善。销售机构应切实做好售后服务,特别是三秋三夏农忙季节,配件供应、故障维修等更要积极跟进。

(3)整合利用作业资源 鼓励引导玉米收获机手加入农机作业合作社或作业公司,组成作业联盟或队伍,使机械资源整合利用。发挥农村经纪人作用,内引外联,让机械有活干,让机手闲不住、有钱赚。

4.行政推动政策扶助上再发力

(1)形成共识 努力形成各方共识是加快玉米机收、提高玉米生产机械化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思想基础。各级政府应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把它作为制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问题来解决,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2)加大扶持 从资金、项目等方面优先考虑玉米机收,多立些项目,加大政策扶持推进力度,适当提高玉米生产机具的补贴比例,同时尽快启动作业燃油补助等优惠政策。

(3)营造氛围 在大众媒体广泛宣传基础上,发挥微信传播、现场会推进、典型现身说法的作用,全方位、多形式、广途径营造强大舆论氛围。


添加人:朗月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