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播种机的创新路


来源/作者:新华社    薛钦峰日期:2019-11-25【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秋收过后,黑土地上慢慢安静下来。虽然已过了农机的销售旺季,但在吉林省康达农用机械有限公司的厂房里依然机器轰鸣,火星四溅,近百名工人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免耕播种机。

免耕播种机是近些年在黑土地上兴起的播种“神器”。每年春天,农民不清秸秆、不翻地,直接用拖拉机牵引免耕播种机在地里走过,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全套作业一次性完成。

但十几年前,国内免耕播种机的研发生产还是空白,黑土地上农民还是沿用传统耕作方式。随着地力逐渐下降,越来越多农民意识到秸秆还田、减少翻地对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性。但没有农机具的创新和升级,保护性耕作推广起来并不容易。

2007年,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免耕播种技术并结合中国耕作实际,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免耕播种机。康达农用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铁成说,免耕播种是一种精细化耕种方式,对播种机的播种精度要求很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已有技术。

如何让播种效率更高,质量更可靠,农民关心的问题也是企业所关注的。每年,企业的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和农民“打成一片”。播种精度还不够高、播种效率还不够快、土压得过实不易出苗……针对农民遇到的问题,技术人员对农机一点点进行改进,直到农民满意。

杨铁成说,产品每年都在改进升级,不断适应耕作的实际需求。十几年来,企业推出了三代免耕播种机,指夹式、气吹式等播种精度更高,耕作效率更快的创新产品得到广泛使用。如今,企业20多人的技术团队每年奔波于农村和发达国家,了解农民实际需求和世界先进的播种技术。

不断创新和技术升级让企业的免耕播种机逐步得到农民认可。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企业生产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今年他们又投资扩建了一个新厂房,从早上七点半到晚上八点,200多名一线工人轮班赶订单。

免耕播种机的创新研发正是黑土地上农用机械不断发展升级的一个缩影。如今,众多品牌的秸秆归行机、免耕播种机等已得到广泛使用,保护性耕作正在黑土地上快速推广。今年,吉林已有超过1300万亩土地实行免耕播种,新增免耕播种机近2000台。


添加人:于海洋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