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里有专家 产业发展不用愁


来源/作者:  日期:2020-04-08【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群众种小麦、青稞,一亩地除去人工与生产资料投入,净利润仅有四五百元。而种上青饲玉米的话,净收入千元以上。今年合作社计划种植7000多亩饲草,最难的是土地流转问题不好协调。”3月25日,全区千名农牧科技人员深入一线之拉萨组的科技专家一到达孜区金麦穗合作社,负责人次仁曲珍就直奔主题请教。

  “合作社是什么,就好比我们5个人自发组到一起干事创业,每个人有股份、有发言权。先是‘合作’,然后才是‘经营’,最后才能有‘红利’。”区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处处长胡芮林解释道,要积极鼓励“明白人”“致富带头人”等群众以资金、牲畜、农用机械等生产资料入股合作社,盘活资产,调动生产经营活力,从而带动身边群众支持、参与合作社发展。随后,他以林芝发展苹果产业采用的土地流转模式为例,建议土地出租和土地入股相结合,采取分批、分期的方式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给次仁曲珍带来很大启发。

  “租地暂时不可行的话,可以让周边村民先种,咱们合作社这边负责种植指导与收购,让群众看到成效后,再逐步进行土地流转工作。”援藏干部、区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处副处长张春岭说。

  近日,拉萨组科技人员连日在达孜区调研青稞、牦牛育肥等多家加工企业与合作社,负责人当场提出问题,现场给出符合实际的建议。“这下有门路了,心中不慌了,慢慢引导吧!”找到解决办法的次仁曲珍,顿时信心满满,脸上挂满了笑容,“有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们,组织专家教授到现场传经送宝,我们更有信心,也更有底气做好做强企业,这种科技服务方式值得点赞。”泰成牦牛短期育肥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

  张春岭说:“我们在两天的工作中发现,打通和疏导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是实现牦牛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

  连日来,西藏自治区科技人员深入产业一线、生产车间和田间地头,了解农牧业发展制约项,助力自治区脱贫增收产业发展及复工复产。雪域高原吹起了科技服务春风,企业和合作社负责人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

   


添加人:朗月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