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85后” “90后” 返乡当 “棚主”


来源/作者: 大众日报  张双双日期:2020-09-22【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天气逐渐凉爽,让武城县老城镇范庄农业科技光伏产业园的“棚主”们告别了挥汗如雨的日子。“早上5点到9点、下午4点到8点工作,夏天一直如此。”25岁的陈绪本脸庞黝黑,他利用互联网紧跟全国大趋势更新育苗品种,所以他家种苗供不应求。

  2015年,范庄社区引来农业产业园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130个大棚。目前,70个主体钢构大棚已连成一片。陈绪本三年前从一所职业院校毕业,与大多数年轻人不同,他并未在外寻找机会,而是直接回到家乡——老城镇陈庄村,与父亲一起种育苗大棚。2019年5月他们进驻产业园,租下6个大棚,年毛收入达70余万元。

  “回家创业同样有机会,还能顾得上家人。”陈绪本对现状很满足,他告诉记者,在产业园内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他们都是生于农村,又回到农村,科学“种田”,利用互联网、发达的物流等成为“棚一代”。

  “‘85后’居多,也有几个‘90后’,大部分是近三年来到园区的。”产业园经理张春龙细数产业园的年轻“棚主”,足有20多位,占到租赁人数的一大半,且大多数为本镇人。他们经营无土栽培蔬菜大棚、太阳花大棚和多肉植物大棚等,还有乳鸽和蚂蚱等养殖类大棚。韩丽丽是为数不多的女“棚主”之一,她今年28岁,是老城镇范庄村人。大学毕业后她曾在县城上班,后租赁了范庄社区产业园5个大棚种植多肉植物。今年3月初,她注册了多肉花卉网店,如今她的直播平台拥有7万余粉丝,日销售额千元以上。她丈夫陈帅也放弃“主业”,随她一起当上了“棚主”。7月底,两人投资20余万元,自建了两个多肉植物大棚,准备把根牢牢扎在家乡的土地上。

  老城镇党委书记刘杰介绍,范庄村是远郊农村,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产业园进驻后,社区集体每年可获90万元的租金收入,并吸纳周边500余名农民就业。尤其近几年,回乡种大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刘杰由衷地表示:“本乡本土的人才回归,升级了现代农业,正成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动力。”

     

   


添加人:汪岩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