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数字化赋能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作者:浙江省金华市农业农村局  日期:2021-08-13【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以前承包一块土地,不仅需要到镇街部门查询资料,还要跑到现场看,现在通过农业‘标准地’数字化应用平台,全市农业‘标准地’的信息一目然,还可以在线选地、在线备案。”8月9日,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沈晓斌告诉记者,在农业“标准地”流转和项目建设过程中,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可谓帮大忙。

近日,通过农业“标准地”数字化应用平台,义乌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佛堂镇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在佛堂镇倍磊四村、佛堂镇毛陈村和佛堂镇隔湖村共计流转950亩农业标准地。“土地流转后,农业‘标准地’数字化应用平台还为我们提供农技指导、灾害预警、农业保险、农业信贷等服务,大大增强我们的种粮信心。”沈晓斌说。

2019年3月,义乌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农业“标准地”改革,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有效提高农业土地亩产效益和农业产业能级。农业“标准地”建设点多面广,经过多年建设,究竟建多少?建在哪里?效果如何?全面搞清楚这些问题,农业“标准地”监管才能更加精准,项目规划布局才能更加优化,农业“标准地”建设才能更有质量。为破解这些难题,今年5月,义乌市对标全省数字政府系统架构内“浙里乡村”跑道中的“农业高质高效”子跑道要求,协同整合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务、供销、金融、人社、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多项业务,集成省“肥药两制”“浙样施”和农资实名制、金融超市等13个系统,依托“浙政钉”“浙里办”两个掌上平台,建设项目管理、智能监管、精准服务等模块,打造农业“标准地”多跨场景,实现对农业“标准地”建设管理“一图统管、一网通办”。

据解 ,农业“标准地”数字化应用以“农业标准地生产一件事”为切口,构建供地、准入、服务、监管、政策、销售等6个标准体系,推动现代农业生产全流程各领域多跨集成,利用数字化手段打造绿色生态、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该平台借助卫星遥感、天地图比对、现场核实等手段,“上天入地”明家底。现在,全市2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和10万亩粮食功能区的基础图像数据,从地块属性到作物类型,再到基础设施和地块优势,各种“身份信息”一目然。

有耕地家底,用户可通过“浙政钉”“浙里办”两个掌上平台和农业“标准地”数字化应用,实现农业“标准地”在线发布、在线选地、在线签约、在线备案等功能,强化数据应用,确保农业“标准地”流转公开公正,提高农户开展农业“标准地”生产的便利性。值得一提的是,农业“标准地”数字化应用平台集成农业农村、供销、人社、气象、金融、保险等11项服务内容,建立农资供给、农技支撑、金融保障等业务于一体的多跨服务场景,可以根据业主画像和生产规划,按需提供个性化农资采购、农技指导、灾害预警、农业保险、农业信贷等全流程服务,及时推送服务信息和预警信息。

“平台会定期更新整治数量、地块属性、种植方案等信息,对进度偏慢、效果不佳等情况能及时预警,一图掌握。”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基于平台构建的全市统一的农业生产用地一张图,数字化在长效管理上同样会大有用武之地。农业“标准地”数字化应用的监管场景设置9项综合量化考核指标,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物联网等现代数字技术,配套智能化农事记录模块和人工智能巡查,构建统一的数据监测模型和监测数据,对每块标准地建立数字化监管台账,实现监管过程有痕可查。对监测指标评价结果集成为绿、黄、红三色评价机制,根据三色评价结果,实时淘汰“红码”不达标农户,倒逼农户自我提档,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完善系统建设,顺畅数据连接,增量开发应用功能,重点拓展开发设施农业用地、农产品销售、农事服务等业务,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形成综合集成、闭环管理的农业生产长效机制。与此同时,加强与数字政府系统内相关跑道的协同,积极探索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相关跑道的协同,以数字化赋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添加人:董玉玲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