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发展法治支撑系列报道③


关于农业机械化科研开发问题

来源/作者: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日期:2020-10-12【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二章第七条至第十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对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支持的领域和重点,提出了对科研机构和院校加强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的相关要求,支持农机制造企业开发先进适用的农机产品,并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以来,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将“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和“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等农业机械化科研作为农业领域的优先发展主题。“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国家在农机化科研条件建设、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科研项目立项以及农机先进制造等方面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机械产品种类、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突破了一系列机械化生产的技术瓶颈,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支撑和引领了农业生产制度的深刻变革,促进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持续提高。 

  在种植业方面,水稻高速插秧和精量直播、玉米籽粒收获、花生收获、保护性耕作、精准施肥施药等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棉花膜上播种、玉米精量播种、种子加工等机械化技术日益成熟,大马力拖拉机、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获机、全秸硬茬地免耕播种机、茶园管理采收机械、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大型复式作业机具等取得一批创新成果。在畜禽水产养殖方面,蛋鸡立体栖架饲养、畜禽精准饲喂取得重大突破,奶牛、生猪养殖设施装备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关键生产技术快速推广,水产养殖与环境调控技术装备亦取得了一批实用成果。在农产品产后处理方面,开发了农村粮食绿色减损保质收储关键技术装备、太阳能干燥关键技术及设备、组合式低露点节能干燥设备、微波热泵组合干燥设备、禽蛋商品化处理技术、高品质海带节能级联干燥技术与装备、全自动水果分级设备等,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水平显著提高。在设施栽培方面,高光效低能耗LED智能植物工厂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现代节能高效设施园艺装备、智能化植物工厂生产技术、西部非耕地农业利用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实现了设施蔬菜生长全过程的信息监测与自动化控制。在精准农业方面,突破了农机自动导航关键技术,研发了国产化农机自动导航产品并开始应用转化。开发了种、肥、水、药精准施用模块化控制系统、果园精准对靶施药技术与装备,构建了一体化精准作业集成控制装备。自动驾驶拖拉机和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加快应用,无人农场、无人养殖场试验示范已经起步。 

  近些年,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的来说投入比较少,薄弱环节多,在部分领域或环节还存在“无机可用”和“无好机用”问题。一是缺乏持续稳定的公益性科研投入机制,应用基础研究不足。二是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研究不紧密,品种、栽培和装备不配套,种养方式、产后加工与机械化生产不协调。三是产学研推用协同创新机制有待加强,试验验证方法和手段落后,关键技术原创性成果少。四是农机装备生产制造水平不高,缺乏先进制造工艺、材料和生产在线检测技术,低端产品过剩、中高端产品不足,不掌握捆扎打结器等关键核心制造技术。五是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不高,高精度传感器、控制阀和控制软件依赖进口,大型收获机械、无级变速拖拉机电控换挡变速箱、高性能大排量电控变量泵和变量马达等技术不成熟。 

  面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建议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规划引领,围绕农机化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规划引领,谋划创新布局。围绕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制造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在国家新一轮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和“十四五”农业农村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中,把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装备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补短板,解决薄弱环节农机化技术问题;强弱项,突破关键“卡脖子”核心技术;提智能,提升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农机科研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推广,畅通创新产品补贴渠道,完善农机产学研推用结合的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普及应用。四是培育壮大农机装备产业。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培育大中小、专精特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提高我国农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添加人:朗月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