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春耕 调优调绿 提质增效


来源/作者:新疆日报  日期:2020-04-17【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春风北度,阿勒泰地区冰雪消融,迎来了春耕的好时节。“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现在气温回升许多,我们可以开犁播种了。”4月16日,福海县阿尔达乡阿尔达村村民刘建设在农田里抢抓农时忙春耕。阿勒泰地区春耕的开始,标志着全区春耕春管各项工作已由南向北全面铺开。

  调优结构

  走进阿尔达村的水稻种植示范区,一片绿油油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黑龙江红兴隆农垦喜丰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荣彪望着眼前的水稻苗咧嘴笑着:“瞧,这水稻长得多喜人啊!”

  阿尔达村曾是福海县的贫困村之一,产业模式单一,土地盐碱化严重。今年,在阿尔达乡党委的带领下,阿尔达村积极与黑龙江红兴隆农垦喜丰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主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流转整合村里2000亩荒地种植优质有机水稻,作为村级水稻品种选育示范区。

  “通过实地考察和反复调研,我们发现阿尔达乡日照时间长、温度合适、水源充足、土地广袤,适宜发展有机水稻种植加工产业,同时示范区稻田内还可以套养螃蟹、泥鳅、鱼等,以复合型种植养殖达到一田多收的效果。目前,示范区水稻育苗成活率98%,计划5月中旬投放蟹苗。”刘荣彪说。

  为保障水稻示范区种植有序进行,阿尔达乡主要领导全程跟踪、服务示范区种植、养殖项目进展,并积极与多部门对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示范区水稻种植成功后,可大幅带动辖区农民群众增收,从水稻种子、农资、泥鳅苗供应到水稻、泥鳅回收均由合作社负责,农户的收入能够得到保障和提高。”阿尔达乡党委书记陈浩介绍。

  绿色发展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的引领下,农民对农业生产由过去满足“量”的需求,正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连日来,昌吉市各乡镇积极组织人力和新型农业机械,深入开展春季农田残膜回收工作,有效减少残膜对土壤造成的污染。

  4月13日,在二六工镇幸福村,昌吉市雨轩金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正利用大型残膜回收机对合作社4000亩地进行春季残膜回收。“回收残膜有利于春播生产,提高种子发芽率,减少白色污染。”合作社理事长吕国华说。

  近年来,昌吉市结合春播秋收时整地,严把“净”字中的无残膜标准,鼓励农户加大残膜回收力度,减少土壤污染。同时,积极鼓励地膜厂家回收和重复利用废旧材料,多措并举治理白色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今年昌吉市计划在各乡镇完成55万亩土地残膜回收,截至目前已在10个乡镇投入2316台残膜回收机具,保质保量回收残膜23万亩,预计4月底可完成回收任务。

  科技赋能

  4月14日,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尤勒滚鲁克村苹果示范园区里,村民纷纷前来观摩无人机授粉作业。

  这一天,自治区农科院、阿克苏地区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合作,在该乡尤勒滚鲁克村、布隆科瑞克村的苹果园,用无人机进行空中授粉作业,建立170亩苹果林无人机高效授粉示范区,这是阿克苏市把现代无人机技术应用到苹果花果管理上的首次尝试。

  近年来,依干其乡苹果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在作业现场,几架无人机在操控手的控制下,按预先设定好的航线进行空中雾化立体授粉,一条果园地只要几分钟就能完成授粉。自治区林果专家现场结合本地的种植管理情况,为前来参观的果农演示讲解无人机授粉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据介绍,与传统的人工授粉方式相比,无人机为苹果花授粉具有明显的省事、省力、省钱等优势。无人机授粉速度快,能够让果农抓住授粉的有效时机。一架无人机每天作业200亩以上,由上到下均匀雾化喷洒,减少浪费,可以达到授粉的最佳效果。



添加人:朗月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