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免耕播种与传统播种对比试验


来源/作者: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农机管理站  王秀娟日期:2021-03-23【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扰动,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麦积区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适于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一、试验条件及内容

  试验地选择在保护性耕作核心示范点的花牛镇稼禾佳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百顷塬基地15亩对比示范田中,主要开展小麦茬种小麦,设置免耕、少耕和传统耕作对照三种处理三次重复九个小区对比试验。每个试验点设免耕区(Ⅰ)、少耕区(Ⅱ)、常规区(CK)三种处理三次重复九个小区,小区长58 m,宽57 m,中间留0.30 m隔离带。以农机为主、联系农技、植保、土肥等部门对作物生育期实施了全程监测。在土壤肥力、作物品种、农艺管理相同的条件下,对三种耕作模式下的产量、生产成本和效益进行对比,观测耕地温度、湿度、作物特征、产量、病虫草害防治、经济效益、成本核算等。

  二、对比试验主要技术模式

  主要采用冬小麦连作技术模式。

  1.免耕作业路线 高茬收割(15cm以上)→留茬休闲→休闲期化学除草→免耕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小麦返青时化学除草→全生育期田间管理→小麦高茬收割。

  2.少耕作业路线 高茬收割(15cm以上)→深松(选择作业)→休闲期除草→浅旋或浅耙(根据需要选用)→免耕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小麦返青时化学除草→小麦高茬收割。     

  3.传统耕作 小麦机械收获→机械化夏伏耕→机械化秋深耕→休闲期除草→机械化浅旋→人工撒施化肥→机械化旋耕播种田间管理→小麦返青时化学除草→小麦高茬收割。     

  三、对比试验情况

  1.对比试验地设置 稼禾佳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15亩小麦茬地块,设置了免耕区(Ⅰ):(未深松)机械免耕施肥播种;少耕区(Ⅱ):深松+机械化旋耕施肥播种;常规区(CK):对照大田机械旋耕施肥播种。设置了三种处理三种重复九个小区,对比试验地块长174m,宽175m,各小区间留0.3m隔离带。

  2.试验地处理 耕作处理在入伏后进行,免耕区(Ⅰ)不耕地,保持根茬和秸秆覆盖;少耕区(Ⅱ)用1s-5型铲式深松机,平均松土深度为34.55cm,平均间隔26.75cm,打破犁耕16—18cm的畜耕犁底层;常规对照区(CK)采用旋耕,平均旋耕深度20.75cm,平均耕宽21.25cm。处理前测取了0—10cm,10-20cm,20—50cm的土壤含水率,在秋播前对比示范田用旋耕机械浅旋进行地表处理,播种采用机械化少免耕施肥播种,亩播量平均15.5kg/亩,选用兰天26号小麦种子,化肥为磷酸二铵,亩施肥量20kg,兼施农家肥。为确保小区对比试验的统一性和可靠性,试验小区的各种处理均于同一天进行。

  3.土壤水分测定 土壤含水率分别于小麦高茬收割后、播种前、抽穗期,每小区斜线方向选3点,分别用取土钻取土烘干法或用电子土壤水分速测仪,计算含水率如下表。

  时间

  模式

  深度



  0~10cm

  10~20cm

  20~50cm



  播种前

  CK

  25.14

  26.90

  26.76

  I

  27.18

  28.45

  29.34


  II

  26.86

  28.40

  27.57


  抽穗期

  CK

  21.81

  21.26

  24.83

  I

  22.32

  24.19

  25.74


  II

  23.39

  24.75

  24.29


  收割后

  CK

  17.67

  21.33

  20.61

  I

  19.47

  22.91

  21.09


  II

  19.97

  18.63

  21.44


  播种前

  CK

  19.74

  22.68

  24.43

  I

  23.68

  27.44

  27.25


  II

  23.02

  27.33

  27.38


   

  土壤水分测试结果表明,连续两年在免耕区Ⅰ区、少耕区Ⅱ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少免耕播种较常规(CK)区蓄水保墒效果明显,土壤水分有较大提升。

  4.地温测定 地温测定结果见下表。试验表明,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地温低于常规大田。

  地温测定情况(单位:℃)

  深度

  CK

  I

  II




  2017年

  2018年

  2017年

  2018年

  2017年

  2018年


  5cm

  16.64

  16.1

  15..87

  15.1

  16.02

  15.6

  10cm

  16.74

  15.8

  15.36

  14.3

  15.81

  15.2

  20cm

  16.24

  15.2

  13.55

  14.1

  15.74

  14.5

   

  5.苗情查定 苗情查定情况见下表。结果显示,在土壤水分一样情况下,免耕区苗情长势良好,成穗率高。

  苗情查定情况(单位:株/m2)

  时间

  CK

  I

  II




  2017年

  2018年

  2017年

  2018年

  2017年

  2018年


  出苗期

  414

  408

  443

  420

  407

  415

  封冻期

  410

  404

  439

  416

  403

  412

  返青期

  390

  384

  421

  395

  387

  391

  拔节期

  384

  365

  417

  375

  383

  372

  抽穗期

  480

  347

  410

  357

  358

  353

   

  6.土壤肥力测定 土壤肥力测定分别在试验地表处理前及小麦收获后进行,化验结果显示,保护性耕作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全氮分别较传统耕作播种增加,土壤有机质明显提高,培肥了地力,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减轻了作物对化学肥的依赖,形成了土壤内部供给的良性循环。

  7.杂草生长情况调查及病虫草害防治 杂草生长情况分别在休闲期、播种期、苗全期、返青期、收获期每个小区取5点,每点1m2测定杂草株数、株高,对除草措施前后效果的变化,并分析杂草如芥、渴蓝菜、播香蒿、刺几菜、冰草等。

  8.小麦产量测定 从测产结果可看出,一是免耕区亩穗数,千粒重,平均亩产量比常规对照区明显增高。

  冬小麦作物产量测产

  处理

  穗数/m2(穗)

  穗数/亩(万穗)

  每穗粒(粒)

  千粒重

  (g)

  亩产量

  (kg)

  亩增产量

  亩增产幅度

  免耕区

  452

  25.61

  42

  39.87

  321.17

  31.79

  10.99%

  少耕区

  449

  25.44

  39

  36.80

  310.39

  21.01

  7.26%

  对照区

  433

  24.53

  37

  37.50

  289.38

   

   

   

  四、对比试验结论

  1.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模式土壤的水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冬小麦高茬收割→(深松)→冬小麦免耕播种模式具有较强的蓄水保墒性能,留高茬残茬覆盖地表阻止了阳光对地表的直射,既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减少地表雨水径流,起到了蓄水保墒作用,深松作业能有效地打破坚硬的犁地层,为雨水入渗和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空间。

  2.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耕层养分的影响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由于把大量秸秆残茬还田覆盖,秸秆残茬中的有机质、有效元素直接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随着逐年秸秆残茬还田增加,腐解土壤肥力不断提高,特别是作物秸秆残茬还田再经过深松,腐解速度加快,是土壤养分明显高于传统耕作,说明秸秆残茬还田覆盖具有培育地肥力的良好效果。

  3.不同耕作模式的增产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冬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模式较传统耕作模式增产节本幅度明显高于冬小麦少耕施肥播种模式。

   

添加人:网站管理员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