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莱西的小麦灭茬免耕播种机


来源/作者:  日期:2020-03-13【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机的快速发展是保护性耕作得到大力推广的主要原因。莱西市于2007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截至2018年,莱西市已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30余万亩。但是由于莱西市地属黄淮海麦玉一年两熟区,玉米秸秆量大,使得现有免耕播种机在播种作业过程中易出现秸秆堵塞的情况,导致漏播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土壤属黏土质易结块,使得播种作业时无法保证耕深一致,易出现种子裸露在地表的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根据莱西市现行的小麦宽苗带种植模式,市农机局联合中国农业大学,设计了一种新型燕尾槽式排种管,对浅旋灭茬装置和悬挂端固定方式进行了改进。

  1.燕尾槽式排种管的设计改进

  传统免耕播种机主要利用圆盘进行开沟播种,但是种沟中易混入化肥,造成种肥混施,从而烧伤种子,降低出苗率。同时,传统免耕播种机也存在着播撒种子分布不均的问题,形成的苗带窄,不符合莱西市现行的种植模式。

  经过对比试验,12cm宽苗带种植模式土地利用率高,通风性好,在同样种子、水肥管理情况下,与传统性5cm条状苗带、保护性耕作6cm宽苗带、保护性耕作8CM宽苗带种植模式相比抗倒伏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莱西市6月份前后的台风气象灾害对麦收造成的损害。因此为适应莱西市宽苗带种植模式,保证苗带宽度和播种均匀度,莱西市农机局保护性耕作办公室设计出一种燕尾槽式播种器。燕尾槽式播种器主要由流种管、上凸形流种板、侧护板和上护板组成。种子通过流种管流至上凸形流种板。种子由于自身重力作用在到达上凸形流种板时,已经具备一定的动能,与上凸形流种板进行碰撞时,种子在燕尾槽播种器中向四周跳跃,使得种子通过燕尾槽播种器时分布更加均匀,最终形成了一条均匀的宽幅苗带。同时,上凸形流种板具有一定弧度,且与上护板的距离为15mm,既能保证种子流动性,同时也可避免种槽堵塞。试验结果表明,燕尾槽式排种管播种均匀,苗带宽度适中,未出现漏播堵塞情况,出苗情况良好,满足莱西市小麦宽苗带播种需要。

  2.浅旋灭茬装置改进

  莱西市现有免耕播种机前部加装有浅旋装置,以打碎大土块和玉米根茬,提高播种地表平整度。传统浅旋装置左右外缘旋耕刀均向外旋转破土,地表土壤在旋耕刀带动下向苗带外侧抛土,使得播种机左右边缘两行苗带易出现土壤覆盖不均匀、种子裸露的问题,影响种子出苗。经多次现场播种试验,技术人员改变两侧旋刀安装方向,使两侧旋刀向内旋转抛土,把土壤留在播种苗带上,解决了边缘行种子裸露问题。

  3.悬挂端可调节槽的设计

  莱西市现有耕地约104万亩,农业人口57.6万,人均土地1.8亩,属典型的小户分散种植模式。国外免耕播种机靠多横梁、开沟器之间距离大等方式解决作业时秸秆的堵塞问题。但其转弯半径大,需要地头长,无法满足莱西市播种作业需求。为提高小型免耕播种机通过性,满足播深一致的要求,莱西市农机局技术人员设计出带有可调节槽的悬挂端。将传统的三个螺丝固定的连接方式改进为两个螺丝+一个可调节槽固定的连接方式,从而便于小型免耕播种机与拖拉机挂接。

  可调节槽改变了原来呈三角形状分布的三个螺丝“三点一面”的固定模式,变成了两个螺丝“两点成一线”+可调节槽上下左右可微调的牵引模式,遇到秸秆量大、地表高低不平的状况时,可调节槽可调整免耕播种机高度,对地表进行仿形,从而提高播种机的通过率,确保播种深浅一致。


   (作者: 山东省莱西市农机局 张艳华 葛同言   中国农业大学      刘 鹏 鄢熊磊)

添加人:网站管理员 内容审核:网站管理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