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丘陵山地农机化发展和探索


来源/作者:  日期:2020-04-01【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一、耕地、种植作物和农机化基本情况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腹心地带,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地形地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山地面积占75%左右,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呈现“耕地破碎,山高坡陡”的耕地现状;“地块小、田坎多、不规则、坡度大”的耕地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贵州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资料显示,全省农用地1477.38万公顷(22160.6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3.90%,耕地454.39万公顷(6815.8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80%。粮食作物面积311.80万公顷(4677万亩),经济作物面积227.20万公顷(3408万亩)。15°以下耕地面积占52.7%,15°~25°占29.4%,25°以上占17.9%。

  贵州种植的作物、蔬菜、水果、中药材,以及其它经济作物和经济林种类丰富。主要粮油作物有马铃薯、玉米、水稻、油菜、烤烟、小麦,小杂粮主要有薏仁米、荞麦和高粱,特色蔬菜主要有辣椒、白菜、莲花白、春马铃薯,以及其它茄果类、豆类和食用菌蔬菜,特色水果主要有猕猴桃、火龙果、核桃、板栗等;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绿茶产区,也是我国四大中药材产地。

   2016年末,贵州水稻、玉米、油菜、马铃薯、小麦五类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作业水平从2014年的22.17%提高到28.34%,年增长3.085个百分点,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711.298万千瓦,比2014年增加252.896万千瓦,年增长率为5.14%。但在蔬菜、小杂粮、中药材、水果等我省山地特色农产品的种植、管理和收获环节的机械化十分薄弱,面临劳动强度大,山区劳动力严重缺乏,生产成本高的不利局面,严重制约我省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生产机械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成效

  近年来,贵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发展观念,本着“靠山吃山”,搞好“山字经”的理念,提出发展山地现代农业的目标,利用山区省份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发展山地绿色农产品作为贵州的一大优势,提出绿色农产品的“泉涌行动”,以及推动优质绿色水稻生产等。如何在丘陵山地条件下通过机械化作业提高粮油作物和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力,降低劳动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已成为贵州现代山地农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省农委在农机化服务组织建设,科技创新,农机新技术示范和推广等开展工作和积极探索,情况介绍如下:

   1、积极培养农机合作组织

  “十二五”以来,省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87亿元用于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使全省农机合作社达到650家,出现了不少有实力、有科技含量、有人才、有效益的先进合作社,为贵州发展规模生产和现代农业提供了农机服务保障。

   2、农机农艺融合,设立专项,推动贵州山区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

  2014年至今,省农委与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合作,引进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省农委每年投入专项项目资金300-500万元,以项目为引领,选择有条件的水稻生产县试验、示范推广,以合作社为实施主体,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适应山地丘陵的先进农业机械购置和技术培训,特别要求农业技术推广站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必须合作,在技术方案制定和田间地头共同协商和指导合作社实施,农机部门负责机具配套和操作,农艺部门负责品种选择和田间农艺管理。实施4年来形成可借鉴的工作模式和技术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开启了贵州省农机农艺部门的合作,打破了各自为政作项目的局面,在省级层面组建由农机和农艺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促进农机农艺技术的融合,编制基于农机农艺技术的水稻机械化技术模式和标准并指导全省生产。

  (2)全面推动我省水稻机械化多模式的发展;各地实施县取得了适合自身条件的水稻机械化发展的主体模式,有水稻直播、机插秧和钵苗机插模式;特别在适应水稻直播的区域,机械化代替手工直播,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在机械上不去的山地梯田用半机械直播器播种水稻的面积已达20000多亩,满足了山区劳动力缺乏,种植大户适度规模轻简化机械化种植水稻的需求。

    3、加大山地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投入

  在我国丘陵山地存在“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有机难用”问题的现实情况下,我省立足自身发展,针对贵州特殊的喀斯特山区地形地貌,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围绕本省农业生产开展重点农机研究、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解决山地条件下田间作业机械化难题。特别是投入研发平台建设,提升试验研究条件,建设了国内先进的专业开展50千瓦及以下山地小型农机具研发开放实验。多方面开展关键环节小型农机具研发与示范,涉及作物有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蔬菜、茶叶、烤烟、荞麦、薏仁米的播种和收获等;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模式研究;开展茶叶机械智能采摘技术研究;针对贵州山区水土流失,开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等。不断为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持。

  1. 大力开展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优势作物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推广

  一是主攻薄弱环节,在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地块里不断推进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二是因地制宜开展茶叶、烤烟、荞麦、薏仁米、高粱等山地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探索,不断取得新的的突破。三是大力推进牧草生产、畜禽养殖机械化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运用。

  5、示范推广山地果园运输机械化

  贵州省果园面积580多万亩,茶园面积700多万亩,主要位于25°以上丘陵山地,坡陡作业强度大,特别是肥料等农用物质上山和果品茶叶收获物下山难度大,在山地建设机耕道成本高,占用土地面积大,也不科学,为了解决物质上下山这一关键环节问题,在铜仁地区茶园和六盘水地区猕猴桃园示范安装山地运输机械,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1、存在的突出问题

  贵州省山高坡陡,土地破碎是制约农机化发展最主要的瓶颈;特别是城镇化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珍贵的山区坝地资源,使机械化从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坝地退到条件不好的山区山地。其次,在喀斯特地区耕地石头多,机耕道设施不健全,对农机作业的效率和安全影响也很大。再次,土地分散经营,流滞转后的实际也制约了农机化的使用。

  2、政策建议

    (1)整合多渠道资金积极开“宜机整地”工程;山地户均耕地面积小且零碎分散,一味通过农机的小型化、轻量化去适应地理条件易使小型农机具开发陷入困境,建议政府应鼓励民间通过市场手段实现土地的碎片化整合,提高单元土地规模,在全省主要粮油区,主要蔬菜、果蔬和茶叶生产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将地块小、坡陡大的耕地进行连片整治,配套机耕道、沟渠等设施建设,对石头石块多的田块采用工程捡石机械将其移除,建成有适度规模和设施齐全的山区机械化作业生产区。

  (2)继续加大山地农机科技创新研发和示范推广;贵州省对农机具的需求存在多样性,大多数直接引进的机具和技术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立足本省进行适应性精准研发,开发出适合本地需求的创新型中小型农机具。

  (3)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日本、韩国、台湾、意大利、奥地利等都是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列出计划,组织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国外交流、项目合作和中短期技术培训和学习,借鉴学习这些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模式、机具技术和设计研发思路非常重要,实现我国丘陵山地农机化发展少走弯路,跨跃发展的新局面。

  (4)建议:一是农业部在农机化示范项目资金安排方面向丘陵山区倾斜;放开作物种类、示范内容和补助环节的约束,二是争取购机补贴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丘陵山地农机化科研、推广和薄弱环节作业补助。三是进一步下放地方自主权,扩大丘陵山地适宜农机的补贴范围,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

                            2017年11月20日

添加人:网站管理员 内容审核:网站管理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