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


来源/作者:青海省农牧机械管理局     日期:2020-04-01【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近年来,青海省丘陵山区农机化工作,紧紧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和生态畜牧业发展要求,以推进农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为主线,以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为重点,强化政策扶持,培育发展经营主体,推进安全生产,推动全省农业机械化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为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机械化水平发展现状

  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购置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我省农机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16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458万千瓦,较“十一五”末421.31万千瓦,增加23.69万千瓦,增长5.62%;各类拖拉机拥有量达27.5万台,配套机具达到29.5万台,动力机械与机具的配套比由“十一五”末的1:0.87提高到1:1.1。尤其是大中型拖拉机增长较快,新增0.8万台,达到1.62万台,与“十一五”末相比增长93.54%。

  2016年,全省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602.19万亩、449.15万亩、349.33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56.2%,较“十一五”末提高13个百分点。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典型实例

  (一)采取的措施

  1、加大农机化重点技术推广力度。加强保护性耕作和机械化深松技术推广,通过农业部项目资金的支持和推动,两项技术的推广面积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下达的保护性耕作工程项目先后在我省15个县实施,累计投入中央资金4750万元、省财政资金314万元,主要农作物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75万亩,退化草场牧草免耕补播面积累计超过300万亩;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实施范围逐步扩大,近3年累计投人中央资金4445万元,省财政资金386万元,实施面积达到230万亩。2016年,完成深松整地技术75.406万亩,保护性耕作技术完成 43.5万亩。

  2、编制出台《青海省牧草(燕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经省草原总站、牧科院及相关专家评审,印发了《青海省牧草(燕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编制完成了《青海省2017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配套机具推荐目录》。

  3、开展全省牧草、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田间实训演示。积极探索地域特色草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发展的新模式。今年9月,分别在兴海县河卡种羊场和门源县举办了全省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实训演示活动和全省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田间实训演示活动。现场演示了牧草生产从耕整地到收储裹包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展示了青饲料联合收获、打捆包膜等鲜草收贮全程机械化配套机具,割草压扁调制机、摊晒机、搂草机、打捆机等青干草生产全程机械化配套机具;集中演示了油菜生产从耕整地、免耕播种、高效植保、联合收获的全程机械化各环节的生产技术和配套机具。

  4、加大农机技术培训力度。组织技术骨干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为基层农机技术人员、农机大户、农机操作手举办培训班,讲授绿色环保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深松、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及机具选项、全膜覆盖集雨双垄机械化、马铃薯和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联合收割机操作等技术。举办各类农机技术培训班65期,培训各类农机操作人员3200多人(次),培训基层骨干农机技术人员400名;举办青海省农机标准化技术宣传和农机地方标准编制培训班2期。指导协助各地检修各类农机具14.5万台(套)。

  5、举办全省第二届农机技能大赛。为培养造就一批技能型、复合型高素质农机技术队伍,在互助县举办了全省第二届农机技能大赛活动。全省6州2市30县3000多人的通过初赛选拔,最终有14支代表队、70名选手参加了决赛,进一步提升了农机实用技术操作技能。

  6、认真组织实施农业部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编制青海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分别在湟中县、门源县、兴海县建立了马铃薯、油菜、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高标准示范基地。项目投入资金100万元,其中牧草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40万元,马铃薯、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各30万元。牧草、马铃薯、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面积分别完成1万亩、1万亩、0.5万亩。

  (二)典型实例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不仅使深松整地技术迅速得到推广,而且极大的扶持了农机合作经营服务组织的发展,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拓宽了作业和经营范围,增加了农机作业收入。与此同时,提高了作物产量,提高了耕地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受到农牧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称赞。经比较测定,应用深松整地技术示范田农作物较非深松耕地增产幅度为5—10%,小麦增产22公斤/亩,油菜增产25—30公斤/亩、玉米增产30—40公斤/亩、燕麦鲜草增产200—300公斤/亩、马铃薯增产100公斤/亩。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机化生产水平低,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只有56.2%;二是农机化发展不平衡。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多、高性能机具少,手扶拖拉机占90%以上,配套比仅为1:1.1;三是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提升难。农作物主产区耕地76%为浅脑山地,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40%。加之马铃薯、油菜、小麦等作物相互交错,农机农艺融合难度大,难以形成机械化、集约化生产规模,人工劳动强度增大,农作物经济效益低;四是农机合作经营组织发展滞后。我省现有137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数量少、规模小,经营水平不高,服务能力不强。

  三、今后工作打算及政策建议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青海省委十三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入推进农机化供给侧改革,补齐发展短板,着力推广绿色高效农机化技术,全力做好农机化工作。

  (一)工作打算

  1、加快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推进农机装备更新换代,通过中央资金补贴和省财政资金叠加的补贴扶持,不断提高农机数量与质量的整体水平。一是大力发展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农机装备;二是加快动力机械的配置机具的开发和利用,提高配套比;三是抓好单项技术的整合集成,解决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农机化技术的配套问题;四是加快研制开发适应优势农产品发展的新技术装备。鼓励和引导农机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大农机装备研发创新力度,提高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突破全程机械化所需关键环节机具的瓶颈制约。

  2、加快重点农机化技术的推广。一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继续推广小麦、油菜保护性耕作的基础上,探索不同农作物类型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和技术路线;二是机械化深松整地技术。通过已成熟机具的合理配备、成熟技术的集成应用,扩大实施范围;三是加快机械化薄弱环节的突破。加快油菜、马铃薯、蚕豆、枸杞等经济作物种、收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的突破与集成;四是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支持开展畜禽粪便、病死畜禽、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及农产品加工副产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3、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对马铃薯、油菜、牧草生产等我省特色农作物研究制定出一整套适合本地区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加强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建立健全农机农艺专家共同研究、协作攻关的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农机作业规范,确定合理的种植模式,满足精准化、标准化生产的需要。重点以杂交油菜、马铃薯、蚕豆等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模式研究为重点,从作物品种、农艺模式、种植模式入手,研究探索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体系和工作机制,提出工作方案。

  7、积极培育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引导农机合作组织规范组织机构、组织章程、管理制度等,提高规范管理水平。在机具配备上优先补贴和累加补贴,在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上优先培训。支持和鼓励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开展跨区作业、托管服务、租赁经营等社会化服务,不断扩大服务面积,增加经营收入。

  (二)政策建议

  一是加大对丘陵山区的扶持力度。丘陵山区极度贫困人口较多,购机能力不强,建议国家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额度,提高补贴比例,提高到50%以内。

  二是保证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中央财政资金的有效供给。国家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中,应对丘陵山区省份给予适度倾斜,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演示活动,引导农民群众主动购买适用机具,开展高效农业生产。

  2017年11月

添加人:网站管理员 内容审核:网站管理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