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青岛出现连阴雨天气,农田土壤湿度饱和,部分地块出现短时积水,秋收秋种工作面临挑战。青岛各涉农区市积极调配农业机械、动态公布粮食烘干服务点信息,通过“收割+烘干+对接”全链条服务,全力保障秋粮收获。
10日上午,在青岛莱西市夏格庄镇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前来送玉米的车进进出出不间断,这些车既有装满了玉米的大车、拖车,也有种植户开来的三轮车……在潮粮区卸货堆放后,玉米便在此等待进入烘干流程。
“我们这从9月30日开始收玉米。农民们趁雨停的时候收玉米,在家去除玉米皮、脱粒后,送到我们这烘干。今天雨比较大,不适合收玉米,所以来送玉米的车特别多。”中心负责人李娜告诉记者,开始收玉米以来,中心工作人员早晨6点到岗,12台(套)烘干设备24小时不停,到现在已经烘了3000余吨玉米。
“我们的日烘干量可达800吨,刚抢收的玉米直接进入‘脱粒—烘干—入库’流程,可为夏格庄镇及周边乡镇的粮食提供烘干和储存服务。”李娜介绍,玉米根据含水量的不同,烘干至标准程度需8至14小时,烘干区域配有两名工作人员24小时在岗,负责操控机械。中心还建有2个粮库、6个临时储存粮食的钢板仓,能够存放3万吨粮食,玉米烘干后即可进入仓储环节。
“我们组织11个工作指导组,深入各地田间地头,同时紧抓烘干晾晒工作,动态更新公布全市25个粮食烘干服务点信息,对已经收获且有烘干条件的,立即烘干入库。”莱西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10月份以来,全市普遍降水较常年偏多。据气象部门预测,10月11日至12日全市将有明显降水。受持续降雨影响,全市秋粮集中收获期推迟,玉米集中收获期预计主要集中在10月13日至23日。
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绿色增粮先行区内,合作社今年引进的履带式玉米收获机在关键时刻大展身手。10日下午,12台履带式玉米收获机趁雨停,开足马力在泥泞的田地里全力抢收,金黄的玉米在田间便脱粒进入货车,数台运粮车往返于农田和晾晒场之间。与此同时,青岛同富勤耕合作社30万平方米晾晒场和全区最大的烘干塔满负荷运转,4处烘干基地面向全镇开放,日烘干玉米合计达1490吨,可储存1.5万吨以上。当地对零散家庭种植户开放村委大院、乡村议事场及闲置厂房等场所用于湿粮晾晒和储存,组织镇机关干部抢收倒伏、积水田块,目前已收获秋粮4.4万亩。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全市累计上阵玉米联合收获机1487台,其中履带式收获机354台;公布184处烘干点所在位置、烘干能力和服务热线,全市195台烘干设备能开尽开。与周边地市建立跨区协作机制,确保在必要时能够就近获得支援。
排涝散墒也是关键。青岛胶州市紧急调集121台挖掘机、607台抽水泵,投入9800余人次,开挖疏通田间沟渠2万余米,抢排积水面积2万余亩,为后续抢收抢种扫清障碍。针对不同地块情况,明确分类应对策略:成熟或接近成熟地块优先排除积水、调集适配机械;未成熟地块不盲目抢收,避免影响产量与增加成本。
政企协同助秋收。青岛农业农村部门正协调各保险公司,摸排前期受涝的花生和玉米情况,加快推进保险理赔。青岛展业粮油有限公司则表示,对于种植户无法采收晾晒的情况,公司将通过签订合约统一收购加工,减少农户损失。
加强“三秋”农技指导。市农技中心制定《全市防秋汛保秋收促秋种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户科学应对灾害,制作《科学应对秋汛影响实施玉米分类收获》短视频,让更多农户获得技术指导。自国庆中秋假期以来,市级技术骨干分赴各区市田间地头,开展一线调查和指导,组织测产,落实排涝散墒、抢收抢晒、适时播种等关键技术,切实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为全市秋收秋种顺利推进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