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农机补贴  >>  新闻详情
新闻详情
来源/作者: 北大荒日报 刘莹莹
  • 分享

  • 手机版

  • 微信

“五个突出”破题攻坚 ——绥化分公司全链条赋能粮食单产提升纪实

春耕时节,在北大荒集团绥化分公司广袤的黑土地上,农机轰鸣声与数字终端的提示音交织成现代农业的奋进曲。围绕“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的核心目标,分公司以整体谋划、标准把控、“五良”融合、示范带动、科技引领“五个突出”为导向,构建起从耕地管理到科技赋能的立体化增产体系,全面打响粮食单产提升攻坚战。

突出整体规划

全面积擘画单产新局

“稳水稻、增玉米、稳大豆,今年玉米面积增至65.59万亩,集成‘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全要素资源,确保粮食总产突破13亿斤。”在分公司农业工作会议上,党委书记路宏民亮出“作战图”。面对种植结构调整的硬任务,分公司将指标细化分解至管理区、地块,明确责任到人。 针对智慧农业发展,分公司突出薄弱环节补短板。在2024年智慧农业建设的基础上,积极申请项目资金,扩大数字农业技术应用范围,推进嘉荫农场、和平牧场旱田智慧农机、智能滴灌系统、数字驾驶舱、数字孪生平台建设以及海伦、铁力农场数字驾驶舱平台等项目,大力推广“数智”农业。同时,多部门统筹联动,以耕地发包为契机,全面核查耕地面积,清理历史遗留问题耕地,筑牢粮食增产根基。

突出标准把控

全过程护航单产增长

“从种到收全流程对标,大垄地块必须100%应用密植、根瘤菌接种等8项关键技术。”在备春耕推进会上,分公司总经理谢国华划出硬杠杠。今年,分公司以36.98万亩、1.1米大垄为核心,实施“点线面”递进式标准化攻坚。 今年,分公司坚持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目标,从“种、管、防、收”各个环节发力,确保全程措施不缺、标准不降。在大垄地块集成应用大垄密植、根瘤菌接种、种子包衣、“一喷多促”、收获减损等主要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以及分层定量定位施肥、播种两次作业、“一松两趟三防四促”技术,在非1.1米大垄地块,则加强“五边”管理,提升农业发展环境。同时,积极用好10万亩水肥一体化项目资金和自有资金,逐步扩大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选好主栽品种,促进玉米单产提升,实现亩产吨田目标。柳河、安达农场做好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根据测土配方结果确定合理施肥比例,全面展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效果,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物化成产品,打破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坚冰”。

突出“五良”融合

全要素激活单产动能 分公司聚焦

“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五个领域,深入推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在建良田上,分公司严格落实“田长制”,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推进格田化改造、秸秆还田等黑土地保护措施,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在推良机上,加快农机补贴配套进度,确保春播机械及时到位。在育良种上,结合积温带筛选推广高产优质品种,探索功能型作物种植,提升玉米蛋白含量。在配良法上,依托科技园区推广集成高产栽培技术。在创良制上,以“3373”为核心,完善农业管理、经营、科技体系,细化岗位职责,推动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型。

突出示范带动

全举措掀起单产新高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农服托管地块,绥棱农场农服队正以毫米级精度抢筑“标准垄”,垄宽110厘米误差不超1厘米,肥料亩施误差严控在5公斤以内。这种“开战即决战”的攻坚姿态,正是分公司示范带动战略的缩影。为全面激发粮食单产提升活力,分公司多点发力,通过标杆引领、创新驱动、人才培育等举措,在所属各农(牧)场间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 在标准化作业示范方面,分公司将绥棱农场等多个单位的高标准农田作为“样板间”,组织农技人员、种植户实地观摩学习,通过现场演示、经验分享,将“毫米级精度”的种植标准推广至全域。 科技园区作为创新示范的前沿阵地,所属各农(牧)场在专家团队指导下,精准规划试验项目,将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园区建设。同时,园区积极承担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任务,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作物品种,为粮食增产注入“科技芯”。 人才培育是推动单产提升的核心动力。分公司积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培训体系,邀请科研院所专家、农机改装能手、田间种植“土专家”,通过线下大讲坛、线上直播课等形式,开展专题培训。课程内容涵盖智慧农机操作、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累计培训近千人次。

突出科技引领

全领域驱动单产变革

在铁力农场智慧农机库,加装5G终端的播种机正在自检。“每台设备都像会思考的‘钢铁战士’。”农机手王师傅轻点屏幕,调出预设作业参数。 在和平牧场5号地,安装速度监测仪的播种机正将科技基因“播”入黑土,作业速度实时预警,播种深度智能校准,出苗整齐度提升20%。同时,随着北大荒集团19套数字农业系统加速接入,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春种前,和平牧场培训中心座无虚席,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教授正在讲授玉米水肥精准调控秘籍。种植大户王亚权手机里存着20多个农业App:“现在种地得会看卫星云图,懂物联网还得能操作无人机。”分公司通过北大荒集团举办的数字农业软件系统推广应用专题培训班,打造的“新农人培育工程”已孵化出230余名科技示范户,他们带着智能终端巡田,用大数据决策,让传统经验与人工智能碰撞出增产火花。 在嘉荫农场数字农业驾驶舱内,物联网传感器数据实时跳动。据农技人员介绍,数字化“云”平台集成土地发包、农情监测等多领域服务,构建绿色生产模式。平台依托卫星遥感与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智能预警病虫草害与自然灾害,还能依据土壤pH值、养分含量等数据,划分5级肥力指标,生成格田“土地画像”,以精准数据驱动科学种植。 在这片被科技重新定义的黑土地上,每株秧苗都链接着卫星信号,每粒粮食都凝结着创新基因。正如谢国华所说:“我们不是在简单种地,而是在编写让黑土地高产的‘源代码’。”这场静默的农业革命,正悄然重塑绥化分公司的产能版图。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绥化分公司以“五个突出”的实践,揭示着现代农业的深层逻辑——粮食增产不再是靠面积扩张的“平面战争”,而是依托科技赋能展开的“立体攻坚”。当5G信号穿梭于稻浪之间,当北斗卫星守望每一株玉米,这片黑土地正以科技为笔,产量为墨,书写着端牢“中国饭碗”的北大荒答卷。

 哈尔滨市双城区域外农服整地现场。宁凯 摄

发布时间:2025-04-30提交人:黑龙江农垦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 刘威责任编辑:总站信息处 刘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