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水毛豆、肉末炒毛豆、丝瓜炒毛豆、香干炒毛豆……一到夏天,浙江人的餐桌上就少不了毛豆这款鲜甜的“下饭神器”。
眼下正值浙江鲜食大豆的采摘期,作为全国鲜食大豆的核心产区之一,即使在“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客观条件约束下,年种植面积仍超百万亩,占全国总量近一半。其中,宁波慈溪的两季毛豆种植面积稳定在约8万亩,产业基础雄厚。
7月4日,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慈溪市龙山镇人民政府、宁波海通时代农业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鲜食大豆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生产集成示范现场会暨慈溪市第四届毛豆采摘月开幕式”在慈溪市龙山镇举行。
现场会田间机械轰鸣,一系列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纷纷亮相,其中省农科院装备所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无人旋耕一体机,凭借精准作业能力,在田间划出整齐的耕作线条;创新优化的毛豆采收机高效运转,大大提升采收效率;适配全自动播种机、植保无人机也各展所长,全方位展示了鲜食大豆“耕、种、管、收”全链条的创新机械,尽数体现了科技赋能农业生产的可喜进步。
同时,现场专家们围绕鲜食大豆生产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包括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固氮促生复合功能菌剂应用与氮肥减施增效技术、鲜食大豆提质固氮绿色增产ARC生物耦合技术模式、高产优质宜机化鲜食大豆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模式……每一项成果都是鲜食大豆产业链上宝贵的技术突破,为浙江乃至全国鲜食大豆产业的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春季毛豆采收期短,特别是在这样的高温下,更需要高效设备和先进技术来弥补人工采收的不足。”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装备研究所特色产业装备研究室主任薛向磊向记者介绍,近年来,省农科院与慈溪开展了长期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全流程机械化标准化的经验正在慈溪、龙游等地陆续推广开来,下一步将展开小型青毛豆收获机的研发于推广应用,相关技术与装备将立足浙江、带动云贵,为鲜食大豆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