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0年农业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来源/作者:浙江农业农村厅  日期:2020-03-18【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为全力抓好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现就做好2020年草地贪夜蛾等农业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属地责任

据植保部门监测预测,2020年我省草地贪夜蛾和水稻重大病虫呈偏重发生态势,其他重大病虫害发生不确定因素加大,防控任务十分艰巨。各地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负责,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发挥防治农业动植物疫病指挥部的作用,确保防控责任、防控资金、防控物资、防控队伍和防控技术“五个到位”。要采取科学防控策略和防治办法,制定防控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坚决守住“重大病虫害不大面积暴发成灾,重大植物疫情不恶性扩散蔓延”两条底线,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二、加强病虫监测,提升预警能力

建立健全重大病虫调查监测、信息报送、会商研判和情报发布制度。加大草地贪夜蛾、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等病虫害的监测范围和调查频次,拓展其他重大病虫害监测调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情报发布及时、传递到位。当前要重点做好二化螟、草地贪夜蛾越冬基数和小麦赤霉病菌源基数监测调查工作。加强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加快淳安、平湖、海盐、常山、开化和瑞安等6县(市)的智能测报项目实施,新建“两迁”害虫虫情智能监测点24个,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智能测报网络。优化完善测报网络体系,探索病虫监测区域站共建共享、分作物调查、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新模式,拓宽病虫害监测领域,进一步提高预警能力。

三、加强科学防控,推进绿色发展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重点做好草地贪夜蛾、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注重日常防范的同时强化应急防控。春耕期间要抓好小麦油菜病虫害预防、早稻种子药剂处理和二化螟综合治理等工作。积极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创建一批不使用化学农药的防控示范点,建设百个定额使用化学农药的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800万亩,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1000万亩,降低农药使用量。开展“万名农民骨干科学用药大培训”活动,重点培训水稻、蔬菜、茶叶等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绿色防控技术到位率。加大对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扶持,充分发挥植保服务组织应急骨干和示范带动作用,提高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能力。

四、加强检疫监管,严防疫情扩散

强化植物疫情防控阻截,根据《全省阻截带建设方案》《红火蚁等10种植物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加强分类指导,实施“一疫一策”,坚决遏制红火蚁、柑橘黄龙病等重大植物疫情蔓延为害。强化植物检疫监管,疫情防控重心由事后治疫向事前防疫转移。严格国外引种检疫审批和种子种苗产地检疫,建立完善水稻、柑橘和瓜类作物种子种苗生产主体、生产基地数据库,创建一批无疫种苗基地(场圃)。组织开展植物检疫执法监管,推动多部门联合执法,重点检查种子种苗繁育、经销、进口主体和交易市场,实施种子种苗集中检测检疫。强化植物检疫员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检疫人才队伍技术水平。   

五、加强农药管理,提升治理水平

严格农药审批管理。把好农药产品登记关,鼓励发展高效绿色环境友好型农药,继续推进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试验;把好农药生产许可关,严格准入条件,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把好农药经营许可关,优化农药经营网点布局,全面深化农药购买实名制,规范农药经营行为。开展农药专项整治,强化监督检查,加大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行为。加快推进农药实名制改革试点建设,积极探索构建农药“进-销-用-回”全程可追溯体系,创新农药管理和使用模式,不断提升农药使用效率和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优化农药应急储备和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机制,落实重大病虫防控物资应急保障。

 

附件:1.2020年浙江省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

2.2020年浙江省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3月14日


附件1

 

2020年浙江省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

 

我省地处草地贪夜蛾迁飞过渡区,是其北迁南回的桥梁地带。为切实做好草地贪夜蛾防控,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有效控制发生危害,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2020年全国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防控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全面监测、应急防治,统防统治、联防联控,确保草地贪夜蛾不大规模迁飞为害,努力保障全省农业丰产丰收,为全国草地贪夜蛾阻截防控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二、目标任务

实现“两个确保”,确保虫口密度达标区域应防尽防,确保发生区域不大面积成灾,防控处置率90%以上,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三、防控措施

(一)全面监测预警。

1.合理设置监测网点。按照草地贪夜蛾迁飞过渡区监测要求,3-11月全面开展监测工作。以玉米为重点,兼顾水稻、蔬菜、小麦、高粱,提前布设性诱、灯诱等监测设备。全省玉米生产重点县每个村至少布设1套性诱设备开展监测。

2.全面加强田间调查。按照《浙江省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方法(试行)》要求,玉米生产重点县要组织技术人员定期开展系统调查,及时掌握田间产卵数量、幼虫密度和被害株率。在发生关键期,各地要组织乡镇农技人员、种植大户等一线生产人员参与大田普查,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和关键防控时期。

3.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严格落实虫情信息报送制度,继续执行首次查见当天即报,已发生区一周两报。各地通过“全国草地贪夜蛾发生防控信息平台”及时填报监测数据和防控情况。关键时期组织专家会商,分析虫情趋势,发布预警信息,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提高信息覆盖率和到位率,指导科学防控。

(二)落实防控技术。

1.做好生态理化诱控。充分利用玉米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作的作物布局,保护农田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形成生态阻截带,发挥天敌控害作用。成虫迁入高峰期时,集中连片玉米种植田块,每30-50亩可安装1台黑光灯,或者每亩设置1套性诱设备,集中诱杀成虫,压低虫口基数,减轻危害损失。

2.做好科学用药灭杀。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草地贪夜蛾3龄前幼虫防控最佳时期,集中开展药剂防治,施药时间以清晨或傍晚为宜,重点喷施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在卵孵初期优先使用生物农药,达到草地贪夜蛾防治指标(玉米苗期至小喇叭口期被害株率5%,大喇叭口期以后10%)时,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低风险化学药剂防治。要指导农民科学选药、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

3.做好应急防控预案。各地要根据应急防控需要,储备必要的药剂和器械等防治物资,以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为主体,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补充,组建培育应急防治队伍,配备高效施药器械和安全防护用品,提升应急防治能力和水平。一旦出现大面积暴发危害的虫情,要及时将预警信息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并提出应急防治对策建议,划定应急防治范围和面积,调集防治队伍,组织开展应急防治行动,严防大面积暴发成灾。

四、防控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农业农村厅成立由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的全省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组织,日常具体工作由省植保农药总站承担,统一指挥调度全省防控工作。在草地贪夜蛾发生的关键时期,加大工作调度、召开现场会、派出督导组赴重点地区调研指导,推进防控任务落实。各地要落实属地责任,加强行政推动,制定防控预案,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辖区内防控工作,切实做到早准备、早监测、早防控。

(二)加强资金投入。各地要用好中央生产救灾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安排必要的监测防控经费,并统筹规范使用。要及早购置监测设备,储备防控物资,培育社会化专业植保组织,为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创造条件。

(三)加强宣传指导,加大草地贪夜蛾知识普及和防控技术培训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科普宣传,推广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和科学用药技术。各地农技人员要结合“三联三送三落实”要求,深入生产一线,及时指导解决问题。

(四)加强科技支撑。充分发挥“三农六方”专家团队的作用,对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为害特点、监测防治等开展协同研究,开展技术集成和试验示范。关键时期组织专家到防控重点区域和技术薄弱地区开展技术指导、科普讲座,编发防治技术手册。

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推荐名单

 

一、单剂(8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氟苯虫酰胺。

二、生物制剂(6种):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草地贪夜蛾性引诱剂。

三、复配制剂(14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铃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螨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除虫脲·高效氯氟氰菊酯、氟铃脲·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铃脲、氟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氧虫酰肼·茚虫威。

本推荐名单有效时间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


附件2

 

2020年浙江省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为做好2020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以保障粮食生产和质量安全为目标,确保水稻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区域性重大病虫害不造成重大损失,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

二、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分区治理、突出重点”的总体策略,抓住重点病虫、重发区域和关键时期,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持续推进绿色防控技术,优先应用农业措施、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技术措施,协调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促进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生产、稻米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三、防控措施

(一)分区防控重点。

1.浙北平原单季稻区。重点防控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关注稻瘟病、大螟、二化螟、稻蓟马等。

2.浙中南单双季混栽稻区。早稻重点防控二化螟、纹枯病、恶苗病,关注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单季和连作晚稻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细菌性基腐病;关注稻瘟病、穗腐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蓟马、叶蝉等。

3.浙西南丘陵山区单季稻区。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关注二化螟、恶苗病等。

(二)主推技术。

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性品种,强化健身栽培,提高水稻抗逆性。单双季稻混栽区提倡集中连片种植,尽量避免插花种植,减少二化螟桥梁田。推广集中育供秧,单季稻区适当推迟播种期。落实翻耕灌水杀蛹措施,降低二化螟发生基数。

2.生态控制。稻田旁种植香根草诱集二化螟产卵,田埂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硫华菊、三叶草等显花植物,提倡田埂留草,为天敌提供庇护所,提高天敌的控害能力。

3.生物防治。

(1)释放赤眼蜂。在稻田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成虫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或螟黄赤眼蜂,每代视虫情释放2~3次,间隔3~5天释放一次,每亩每次释放1万头,每亩设置5~8个释放点,释放点间隔约为10~12米。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20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厘米为宜。抛撒型释放器可直接投入田间。

(2)稻鸭共育。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天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30只,水稻齐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等病虫草的发生为害。

4.物理防治。

(1)物理阻隔育秧。在水稻秧苗期,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无纺布全程覆盖,阻隔稻飞虱,预防病毒病。

(2)性信息素诱捕。从越冬代二化螟成虫羽化始期开始,全程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捕雄性成虫。大面积连片使用,非稻田也要放置,平均每亩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间距25米左右,采用外密内疏的布局方法。诱捕器放置高度以水稻分蘖期距地面50cm、穗期高于植株顶端10cm为宜。可选用长效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

5.科学用药。

(1)秧苗期种子处理和秧苗带药下田。针对苗期恶苗病、稻瘟病、病毒病、稻飞虱、稻蓟马、线虫等病虫,选用种子处理剂浸种或拌种。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螟虫、稻瘟病、稻飞虱等。

(2)大田穗期保护。重点抓好水稻孕穗期(倒三叶抽生期)和破口前7~10天(全田10%-20%剑叶与倒二叶叶枕距齐平)这两个关键节点的药剂保护。水稻孕穗期重点防控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破口前7~10天重点防控稻曲病、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兼治纹枯病和二化螟。

(3)突发病虫应急防控。稻瘟病:分蘖期田间发现发病中心时立即施药控制叶瘟,破口前3~5天施药预防穗瘟,病害流行时7天后第2次施药。细菌性病害:病区移栽前做好带药下田,大田田间出现发病中心要立即用药,沿海稻区台风暴雨过后要全面用药预防。二化螟:一般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或提前用药;对主治药剂产生高水平抗药性的区域,要着重落实好区域综合治理措施。褐飞虱: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时对准稻丛基部喷雾,用药后5~7天要及时检查防治效果,对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稻纵卷叶螟:生物农药防治适期为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化学药剂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穗期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

(4)注意事项。稻田禁止使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慎重使用有机磷类农药。每种药剂一季水稻上最多使用二次,延缓病虫抗药性。

 

     

水稻主要病虫科学用药推荐名单



     

生育期

     

预防病虫害

     

推荐药剂


     

苗期种子处理

     

恶苗病

     

氰烯菌酯、咪鲜胺或两者混配浸种;精甲•咯菌腈、甲霜·种菌唑种子包衣;肟菌•异噻胺、氟环•咯•精甲


     

稻飞虱、稻蓟马

     

吡虫啉、噻虫嗪


     

秧苗带药移栽

     

稻瘟病

     

三环唑、稻瘟灵


     

二化螟

     

氯虫苯甲酰胺,兼防稻飞虱可选用氯虫•噻虫嗪


     

细菌性病害

     

噻唑锌、噻霉酮


     

大田期防治

     

纹枯病

     

噻呋酰胺、噻呋•嘧苷素、苯甲•嘧菌酯、肟菌•戊唑醇、丙环•嘧菌酯、苯甲•丙环唑、氟菌·氟环唑、井冈霉素A(高含量制剂)、井冈·蜡芽菌


     

稻曲病

     

戊唑•嘧菌酯、咪铜•氟环唑、氟环唑、肟菌•戊唑醇、丙环•咪鲜胺、井冈霉素A(高含量制剂)、井冈·枯芽菌、井冈·蜡芽菌


     

稻瘟病

     

三环唑、稻瘟灵、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春雷霉素


     

细菌性病害

     

噻霉酮、噻唑锌、噻菌铜


     

白背飞虱

     

吡虫啉、噻虫嗪


     

褐飞虱

     

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和吡蚜酮及其混配制剂、呋虫胺


     

稻纵卷叶螟

     

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NPV、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四氯虫酰胺、茚虫威


     

二化螟

     

乙多•甲氧虫、阿维•甲虫肼、甲维•甲虫肼、氯虫苯甲酰胺(高抗地区慎用)


添加人:董玉玲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