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菜篮子”追踪记


来源/作者:吉林日报  赵广欣 王丹 日期:2020-02-12【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2月10日,凌晨2时30分。

  在约定地点碰头后,我们随荆佳喜一起奔赴位于长春市基隆街附近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

  荆佳喜今年36岁,是家家乐生鲜连锁超市的老板。

  安静的夜,冷清的街,偶有车辆从我们身边经过,他们应该是同佳喜一样,为了生活起早奔波。

  “这生意我做了10多年。大冷天经常起早,年轻时也不太注意,得了风湿病……”佳喜一路上跟我们聊起了家常。“平时主要是我姑父上货,这阶段有疫情,我得帮忙盯着点,万一质量有啥问题,可太坑人了。”

  3时,我们来到批发市场。4个出入口,现在只开放了一个。但门口并不显拥挤,大车小车有秩序地依次出入。

  进了大院,灯光昏暗,偶有车灯闪过,把来往商贩脸上的白口罩晃得更加醒目。

  姑父管长文早就等在蔬菜大厅的门口,见佳喜来了就从货车上跳下来。我们一行人拨开门口的塑料帘子,走了进去。

  佳喜说这里是长春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果然,好大个场所。贴着门里一侧,10多辆电瓶平板车在等候雇主。宽宽的过道,一辆满载着白菜的解放重卡驶向大厅深处。过道两侧,批发商户们次第排列。在他们身后,各类蔬菜堆成小山。

  管长文从棉服里拿出一个大本儿,上面记着今天要采购的菜品和数量,跟着佳喜开始了采购。蒜苗、西红柿、菠菜、韭菜、生菜、小白菜……不一会儿,大本儿上的菜单划掉了大半。

  价格方面,管长文门清儿,也是这些商户们的熟客,根本不需要讨价还价。佳喜则总是要多问几句、多看几眼,为的是保证质量。

  “大兄弟,你放心。”批发商吴超说道:“这些菜从辽宁来咱省,走绿色通道,有政府把着关,咱也不能干缺德事儿。”看到记者拍照,吴超伸出手摆了个胜利的手势。

  “中午12时,全体商户要撤出市场,我们要进行二次消毒……”3时30分,市场大厅的广播开始播放疫情防控措施以及个人注意事项。

  “看你这口罩戴的,鼻子都露出来了。”佳喜提醒一位商户。“哟,可不。这可不是小事儿。”商户连忙把口罩往鼻梁上拉了拉。

  “这疫情可快点过去吧。”批发商宋丽跟我们说:“以前每天这个点儿,正是人挤人、人挨人的时候,现在你看,没有多少人。”

  “这菜价基本比年前要回落一些,跟往年比差不多。再一个,老百姓生活质量现在比以前高了不少,像这从赤峰来的西红柿,价格一直比较贵,但在市场上走得快,我们就得多进一些。”宋丽说:“老百姓爱吃啥,我们就卖啥。”

  来自山东寿光的菜品质好,价格也高一些,平均一斤菜要贵5角钱左右。寿光菜批发商邱大姐跟我们说:“价格平稳。像这架豆王豆角,昨天一箱115元,今天是110元。还降了。”

  3时58分,佳喜和管长文采购完毕,装货返程。管长文负责把满车的蔬菜送往各个连锁店。我们随着佳喜直奔他的一家分店。

  分店位于汽开区繁荣小区附近,平日里由管长文夫妻打理。距离开店时间还早,忘了管姑父要店门的钥匙,又不忍打扰住在附近的姑姑,佳喜把车停稳,靠在驾驶座上睡着了。

  6时45分,佳喜的姑姑打开店门。佳喜进屋,先洗了手,然后拿起喷壶,里里外外开始消毒。姑父回来后,爷俩一进一出地搬运蔬菜,姑姑在屋里把新鲜的蔬菜摆上货架。

  “不听我的,现在都啥情况了,咱就关一段时间有啥不行的。”姑姑边忙边叨咕:“一天才二三百单的生意。”

  “二三百单还少吗?一单差不多就涉及到两三口人吃菜,二三百单就得五六百口。”管长文回应道:“啥时候都得有人吃菜,你不卖,我不卖,你让老百姓吃啥去?”

  东边的太阳已经高高升起,光线斜斜的,有那么几缕溜进屋里,把绿油油的菜叶照得更加鲜亮。


添加人:于海洋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