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在禄丰县的推广应用


来源/作者:云南省禄丰县农机化技术推广站  邝永华日期:2018-12-05【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禄丰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200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29个优质稻开发基地县之一,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烤烟、小麦、油菜等。自2010年以来,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在禄丰县试验示范,实现了高产、高效、节本、增效的效应,对大幅度提高禄丰县水稻的生产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主要成效

  1.节本增收效果好 2013年9月27日,由云南省农业厅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对禄丰县2013年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样板进行现场实收测产验收。专家组在田间考察的基础上,随机抽取三块田进行机械收割测产,结果三块田平均产量为863.73kg,与手插秧相比亩增67kg。

  同时节本增效方面,育秧环节每亩节约种子成本12元;插秧环节与人工插秧相比,亩均节本280元;实施机械收割,比人工收割节约成本350元左右。综合起来,亩节本增收1209.75元,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2.示范带动效果好 农机全程化(机耕、机耙、机插、机收),精确定量技术,测土配方,绿色植保防控(物理防虫)等技术,在机插秧技术推广中实现了农技、农机和绿色防控的有机结合。同时积极开展了育秧方式和插秧机作业质量对比试验,通过推广软盘湿润育秧和对机插秧作业质量进行对比,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区,成本较低、操作简便、农民容易接受的技术推广模式。一是通过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有效带动了全县水稻增产增收,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利于粮食安全保障。二是在干旱困扰的条件下,机插秧达到了高产增效。三是生产模式的创新得到了探索。在机插秧推广过程中,初步形成“技术部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二、主要做法

  抓机制,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为加强对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禄丰县农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机插秧技术领导小组,同时成立技术指导组,分点分区域开展试验示范和指导,为机插秧技术推广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技术保障。

  抓培训,群众认识配合到位 利用培训班、技术明白纸、现场观摩,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宣传,让群众明白、理解、支持和配合这项新技术实施。2010年至2013年,全县在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12个乡镇共召开专题培训会80场32500人次,召开各种现场会44次,多媒体演示会56次,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营造了良好氛围。

  抓攻关,核心技术把握到位 机插秧技术的关键是育秧,为此,农业局组织了最强有力的育秧技术组,邀请省农科院、云南省农业大学的专家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以信息为载体,与南京农业大学及省内外机插秧研究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把好育秧的各个技术环节,确保育秧万无一失,使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抓统筹,技术集成组装到位 在机插秧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机农艺充分融合,按照良种、良法等要求,整合了新品种推广(在金山科甲村开展了19个新品种展示),测土配方,绿色植保(在金山、中村安排了物理杀虫灯30盏,辐射防控面积1500亩,使农产品达到安全优质要求),高产创建(金山镇实施了高产创建整镇推进项目)等技术项目,机械保障(2013年禄丰县上半年新增插秧机43台,加原有13台和省州支持的4台,禄丰县2013年共有60台插秧机参与水稻机插),形成了并展示水稻高产种植技术的大集成。同时,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服务职能,开展机插、机收和统防统治有偿服务,对水稻乃至粮食生产的模式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展示了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

  三、经验探索

  机插秧技术推广,突破了以往农机农艺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格局,实现了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水稻生产实现了增产增效,在项目实施区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统一认识是基础 机插秧对禄丰来说是新生事物,并有一定的技术风险。但是,在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农业部门以科学的态度,首先坚定探索、试验、示范和大胆实践创新的决心。之后,在试验示范中不断提高群众的认识,最后以节本增效的成果统一群众思想。

  示范引导是推手 让群众相信新技术,推广新技术,关键是要有实实在在的效果,示范引导是最直接的方法手段。禄丰县于2010年从一个乡镇的500亩试验开始,获得初步成功,2011年总结经验后在条件好的乡镇开展了1520亩的推广示范,获得了进一步的成功,以此为基础,宣传引导,逐步扩大试验示范推广面,2012在四个乡镇推广实施了4850亩,2013年禄丰县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水稻机插秧示范面积1.5万亩。2014年达到2.83万亩。

  育秧技术是关键 气候和水利条件不同的区域,育秧技术环节的要求不尽相同,同一区域对水稻品种、育秧营养土质量、秧箱制作、铺放育秧软盘、管水施肥、枯苗死苗及秧龄长短在育秧技术上都有变化,所以,育好秧是机插秧技术推广成败的关键所在。

  整合项目是支撑 在试验示范阶段,充分整合更多现代农业技术项目,不仅可以让项目实施区的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更主要的是可以让更多的现代农业技术在新的技术项目中集成,形成水稻高产技术集成效应,实现增产增效。

  创新机制是活力 生产方式创新是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手段。在新技术推广中同时创新生产方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规模化生产,公益性服务(农业技术部门)和社会化服务并行,形成了有利于焕发生产力和降本增效的生产经营模式,它将给农业生产经营带来无限活力和动力。

  四、存在问题

  1.认识上还有差异 禄丰县虽然在适宜的12个乡镇推广机插秧技术,但实施面积还不大。很多乡镇和干部群众对这项技术的认知还不深,特别是对机插秧栽插密度能否稳产增产持怀疑态度,大面积推广的思想基础还不坚实。

  2.机插秧技术力量薄弱 机插秧育秧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大面积推广技术力量难有保障。必须通过层层培训,培养出一批既懂农技又懂农机的技术骨干力量,才能满足机插秧技术推广的需要。特别是要探索不同区域和不同气候条件下育秧技术要领,育出好秧壮秧,才能确保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成功。

  3.插秧机保有量不足 目前全县拥有98台插秧机,按照今后的发展目标,缺口较大,需要在购机补贴中给予政策倾斜推动插秧机购置。此外,不同海拔地区对栽插密度的要求不同,不同地形和田块对插秧机适应性的要求不同,目前市场上的插秧机还难以满足推广需要,需要通过调查和试验,订购适应性强的“特殊”机型。

  4.现有生产方式难以适应机插秧推广 由于机插秧对育秧有特殊的要求,秧苗适合栽插时间跨度小,必须由合作社或企业组织实行统一集中育秧和机插及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统一机收,这对传统生产模式提出了挑战。所以,必须积极探索创新以合作组织(企业)为主体的全程化服务的生产模式,实现农民降本增效和企业有盈利的“双赢”模式。  

  总之,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确实体现了省工、省种、省时、省劳力的特点,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一项农机科技措施,此项技术将作为禄丰县当前及今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主攻方向。

   

添加人:中国农机推广网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