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罗山县农机助春耕跃动希望田野


来源/作者:河南省罗山县农机化技术中心  杨军日期:2021-04-14【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值暮春播种时。眼下正是水稻育插秧的好时节,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只见育秧大棚里一派忙碌景象,随着全自动水稻育秧播种机转动、铺土、洒水、播种、䨱土、一盘盘播种好的塑料水稻育秧盘从流水线上一气呵成,工人们有的忙着给播种机添“营养土”和稻种,有的忙着将刚下线的塑料水稻育秧盘搬运摆放到育秧大棚内,让人看到丰收的希望。

近年来,我县通过推广应用先进农机化技术、新机具,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形成重点突出,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83.1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524台,联合收割机2705台,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6%。

一、政策驱动。近年来,罗山县农机化技术中心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科学规划,精心组织,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农机补贴APP”办理补贴申请,实现了让农户少跑路,对农机补贴政策实施进行监督;完善联络机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和措施到位;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公开补贴内容和操作程序,自觉接受监督,购置补贴工作圆满完成。

二、项目拉动。近年来,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一直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为了补齐这一短板,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全县12个乡镇建立12个机械化育秧基地,每个基地育秧规模要满足500亩以上示范大户供秧,大力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着力突出薄弱环节机械化“瓶颈”。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取得突破,我县周党镇莲花农机合作社被确定为省级水稻机插秧试验示范基地;粮食烘干技术取得突破,11家农机合作社率先享受政府补贴购置粮食烘干机65台,周党莲花农机合作社建成豫南最大粮食烘干基地,日烘干能力860吨;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取得突破,全省油菜机械化收获观摩会在子路兴津农机合作社举办,省市县领导和专家100多人与会,并给予充分肯定,其关键技术在全省推广。

三、培训牵动。县农机化技术中心坚持培训理念、体制、机制、方式创新和培训公益性、服务性的“四新”、“两性”理念,大力开展农机培训工作,重点培训农机合作社社员、农机大户进行农机专业技术、农业实用技术、安全和平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种粮大户,提高农机作业服务人员的驾驶操作和维修保养技能。

四、创建推动。2020年子路镇,彭新镇获河南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镇荣誉称号。建立了“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创建机制,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通力合作,初步形成县、乡、村农机安全管理网络,构筑起农机安全生产监管防线,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运转协调的农机安全管理体系。

五、服务促动。县农机化技术中心加强关键农时季节农机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依托乡(镇)农机专业合作社骨干成员为主,成立农机作业应急服务队,农机手服务队及农机作业信息都进入微信平台及农机服务直通车平台,设立农机信息收集发布服务中心和农机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

农忙季节,通过农机服务直通车平台向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经纪人和农机手提供农机作业市场信息和气象信息服务。在保证本县农业机械作业的同时,及时从外地引进一定数量的高性能机械参加跨区作业。

六、典型带动

县农机化技术中心认真落实各项农机化扶持政策,全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作,不断放大农机合作效应。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健全合作社内部管理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鼓励合作社购置使用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植保机械等大型农机具,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发挥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优势,开展耕、播、收、运、管“一条龙”作业;提升品牌化建设水平,推动农机合作社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高效益服务。

目前,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52家,其中4家获得全国农机专业社示范社称号,合作社年完成耕、种、收机械化作业面积332万亩,占全县机械化作业面积的95%,服务农户14.5万户。每逢农忙季节,受天气影响大,农民抢天夺时忙得不可开交,劳动力调配捉襟见肘,利用机插机收省时、省力、省成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几千年传统耕作方式,一直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机合作社把农民从艰辛劳作中解放出来,让农民“土地刨金”中富裕起来,已成为现实,初步彰显农机、农艺结合的典范。


添加人:投稿用户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