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作”钵毯苗机插秧技术试验


来源/作者:安徽省滁州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       胡月宝 日期:2021-03-26【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为验证钵毯苗技术在“稻虾共作”模式下机插秧技术优势,验证水稻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 “稻虾共作”水稻栽植环节机械化技术模式。2019年,安徽省滁州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在定远县桑涧镇河北村开展“稻虾共作”模式下钵毯苗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试验验证,从而形成一套技术集成路线模式,固化滁州市“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栽植环节高效、绿色机械化技术规范,为实现稻虾共作“双百工程”提供技术和装备选型借鉴。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

  近年来,滁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优化第一产业结构,全力推进稻虾共作“双百”工程。计划到2022年,全市稻虾面积达到100万亩,产值超100亿元。为实现上述目标,打造“滁州龙虾”品牌,解决好稻虾生产各环节技术问题,特别是水稻栽植环节的机械化技术尤为关键和迫切。

  1.绿色发展有要求 钵体毯状苗(以下简称钵毯苗)机插秧技术可以实现深水栽插,克服了普通毯状苗的“浅水勤灌”技术制约。深水栽插可以降低草害发生,减少除草药剂使用量(次),符合“减药”的绿色发展导向。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是在水稻机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按照农艺要求一次性定量、定位、均匀、可靠地施在秧苗侧下方泥土中,距水稻秧苗根部5cm的位置,施肥深度5cm,条状肥带,既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又避免肥料的浪费。如施用缓控释肥料,则可以满足水稻全生育期养分需求,无须追肥。根据湖南、黑龙江、江苏南京等不同地区试验结果数据表明,平均节肥20%~30%,符合“减肥”的绿色发展导向。因此,钵毯苗机插秧技术+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是一项绿色、高效的水稻栽植机械化集成技术,是降低农业生产面源污染的重要技术支撑,符合农业绿色发展要求,是政策支持的农业技术。

  2.农民生产有需求 每年稻、虾换茬时正值六、七月份的酷暑高温,大田劳作强度大,合作组织和大户不愿或不敢雇佣一些农村留守的年龄偏大的妇女进行插秧。同时,随着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雇佣青壮年工越来越难,且雇工价格呈逐年上升之势。为降低生产成本,种养大户迫切需求机器换人,需求一套合适的农机装备和技术来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技术装备有保障 钵毯苗技术是精量播种技术在水稻种植环节的一种实现载体,节本增效,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发展方向。本市部分县“稻虾共作”大户已成功应用此项技术,效果很好。同时,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2018年十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之一,各地已广泛推广应用,成效明显。以上两项技术均有成熟的装备和可行的技术路线,项目实施起来有技术保障。

  二、项目实施概况

  为确保项目试验成功,实施地点选择了有一定机插秧基础,小龙虾养殖规模大,集中连片区域,力求项目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1.项目实施地点 定远县桑涧镇河北村集中连片稻虾共作示范片。一期面积4000亩,二期面积6000亩,为扶贫建设项目。

  2.试验田块面积 2块,约10亩。该田块为2018年改造,同年开始实施“稻虾共作”模式。田块主人为村致富带头人之一,大专学历,接受新技术能力强,有多年机插秧经验。

  3.验证技术内容 选择两块面积大小相近的田块。为了达到试验验证效果,其中一块采用钵毯苗深水栽插,水深不低于10cm,常规量施肥;一块采用钵毯苗+同步侧深施肥,减20%量肥料,浅水栽插,水深不大于2~3cm,栽插后立即灌水,水深不低于10cm。验证减肥后,水稻长势与产量对比。

  4.项目合作单位 定远县农机局,县农机推广站,定远县天河良虎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5.项目实施过程

  (1)育秧 水稻品种为丰两优香一号,杂交籼稻,育苗时间6月1日,用种量15kg、育500盘,采用钵毯苗育秧方式,人工精量播种。拟机插秧16亩。正常苗床管理,前期气温偏低,苗势缓,后期加强水肥管理,苗高盘根效果好。

  (2)大田整地 由于稻虾田长期浸水,不适宜用大型机械旋耕整地。采用普通6马力手扶拖拉机进行耙平作业,由于动力小,加之新改田块,整出的田面平整度差。其中准备深水栽插田块高低落差15cm左右,给后期深水机插秧和田间管理带来了很大麻烦;准备同步侧深施肥田块,田面整的相对平整,几乎无落差。

  (3)肥料撒施 深水机插田块一次性撒施(足)肥料。按照周边常规田块施肥量,在整地前一次亩撒施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虾稻连作”(N-P2O5-K2O:20-8-12)多肽腐植酸型复合肥料50kg;同步侧深施肥田块没有撒施肥料,安排在栽插时一次性亩施肥40kg。

  (4)大田机插 7月8日,召开的滁州市“稻虾共作”模式下钵毯苗机插秧现场培训会,现场当天机插了约9亩田块,秧龄37天,久富钵毯苗乘坐式6行插秧机2台,久富风送式同步侧深施肥机1台。苗高60~65cm、用刀割秧梢,机插秧苗高度控制在35 cm以下,大田每亩用秧苗30盘左右。其中深水机插约5亩,水深度15~20cm;同步侧深施肥采用浅水机插约5亩(汪泥塌水田),然后立即灌水,水深度10~15cm。余下陷烂和边缘部分的秧苗7月15日浅水机插,局部人工补插。机插株行距21×30cm,亩穴数10588,每穴2株。

  (5)肥、药、水管理 同步侧深施肥田块比深水栽插田块少施20斤。大田机插后两块田肥、水、药管理均一致。机插后没有除草(稻虾田不需要除草),后期直到收割没有追肥,返青期没有害黄,封行时间30田左右,没有烤田,大田没有进行病虫害防治,亩投入虾苗50kg(70~80头/斤)。水稻灌浆结束,进入蜡黄期,稻田退水,退水前始终保持稻田水层深度30cm,退水后25天左右收割。收割时间为10月30日,采用久保田758Q型全喂入自走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单打单收,秸秆粉碎,打捆离田。

  (6)产量情况 田间调查分蘖情况,每种机插秧模式选10穴进行对比。

  同步侧深施肥机插田10穴,分蘖数依次为21、21、23、24、28、21、18、31、14.19,平均22个分蘖。实打实收稻谷6150斤(折合水分13.5%),实测稻田面积:61.2m×47.2m=2888.64m2,约4.333亩(不含虾沟面积),6150÷4.333=1419斤。

  深水机插田10穴,分蘖数依次为11、14、15、22、22、14、15、22、15、15,平均16.5个分蘖。实打实收稻谷5100斤(折合水分13.5%),实测稻田面积:59m×56.2m=3315.8m2,约4.973亩(不含虾沟面积),5100÷4.973=1026斤。

  三、项目结果分析

  通过验证结果来看,钵毯苗秧龄弹性大,相比毯状苗可以延长15~20天。机插田块后期管理方面投入少,效益高。深水机插田虽少灌一遍水,但栽后不退水,影响了后期分蘖,部分有倒伏、产量相对低;同步侧深施肥机插比深水机插好,分蘖多、产量高、后期没有倒伏。

  1.施肥量分析 通过试验验证,采用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比常规撒施(深水栽植)亩节肥10kg,产量还高于常规,节肥效果明显。全市现有的70万亩稻虾共作田块都采用此项集成技术,年节肥近700万kg。如果全市700万亩水稻全部采用此项节肥集成技术,年可省肥料近7万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观。 

  2.返青时间分析 通过试验验证,采用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比常规撒施田块(深水栽植)秧苗返青时间短,相差5~7天。因为同步侧深施肥的肥料集中且距秧苗的根系近,加之钵毯苗根系损伤少,根系生长快,机插后的秧苗能快速吸收到肥带的养分,加快了秧苗的封行和分蘖,导致后期产量出现了悬殊。

  3.因素影响分析 一是深水田块整地不平整,造成局部秧苗埋在水中过深,影响后期分蘖,同步侧深施肥田块平均分蘖数高于深水栽插田块5.5个,加之撒施肥料利用率低,继而影响产量;二是同步侧深施肥机具作业前没有完全调整好,影响了部分区域的施肥效果;三是秧苗过高,虽经过处理,但也影响后期生长。四是机手操作不熟练,影响了栽插质量。五是田间管理不到位,部分区域杂草未除,加之后期天气干旱少雨,对产量、结实率均有一定影响。

  四、下一步打算

  通过项目的实施,以及技术集成的实际生产试验验证,取得了一手数据和影像资料,基本固化了钵毯苗技术+同步侧深施肥技术这两项技术集成的作业规范,为今后本市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了实践依据。

  下一步将拓展试验验证范围,从“稻虾共作”模式向常规水稻生产模式延伸,扩大试验面积和区域,增加试验水稻品种,全面验证集成技术作业规范的可行性、适用性、科学性,进一步熟化固化,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滁州模式”水稻绿色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


添加人:朗月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