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全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座谈会交流材料


来源/作者:  日期:2020-04-01【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近年来,我省以助力粮食生产为主动力,以健全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和支撑保障体系、增强农机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惠农政策支持为抓手,全面推进我省丘陵山区和平原地区农业机械化协调稳定发展。

  一、本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一)整体概况

  江西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全境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36%,丘陵占42%,其中,山区县42个,丘陵县27个。省内以种植双季稻为主,属于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近几年,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我省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大中型机具、高性能机具比例不断提升,到2016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2201.6万千瓦,农业机械原值达208.9亿元。2017年,全省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993.59千公顷,机收作业面积3036.46千公顷,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75.7%。

      (二)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滞后的原因

  1、行路难。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坡多路陡坑深,机耕道路缺乏或年久失修,大型高效的农机具很难“上山下乡”。田块狭小分散,泥脚深,机具作业难度增大且油耗高,导致作业成本增高。比如机耕、机收作业在平原地区收费80元/亩左右,而在赣州丘陵地带机耕作业收费高达130元/亩。

  2、购机难。目前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机具基本能满足丘陵山区作业需求。我省果业、茶叶、烟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800万亩,在我省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适合的机械化作业机具奇缺,性能不佳,农民可选择的范围很小,尤其是果业机械化采摘机具,基本处于空白。

  3、扶持弱。丘陵山区农户购买力比较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并没有对适用丘陵山区的机具适当提高补贴,部分急需的机具甚至还没有列入补贴品目,导致农户购机热情不高。比如,工厂化育秧大棚和其他温室大棚、微滴灌管网等,投入大、效益低,农民想建却建不起,阻碍了我省水稻机插和设施农业的发展。省级财政对农机推广方面的经费少之又少,部级推广示范项目也不多,远远不能满足丘陵山区农机具推广的需要。

  二、我省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主要扶持政策及典型经验

  (一)高标准良田建设项目

  高标准良田建设对推进丘陵、山区地块宜机化作业具有重大意义。从2017-2020年,我省计划每年完成高标准良田建设290万亩,省级每年统筹建设资金87亿元,4年共计348亿元,按照3000元/亩给予建设补助。并实行奖优罚劣,在全省统筹整合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中,每年集中省级以上财政资金2.52亿元用于对考评排名靠前的15个县予以奖励,分为三个等次,奖励资金安排原则上为获得一等奖的奖励财政资金2000万元,获二等奖的奖励1700万元,获三等奖的奖励约1300万元,极大的调动了高标准良田建设的积极性。

  (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近几年,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逐年上升,从2004年的150万上升到2017年6.4590亿元,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购机积极性,带来了农机化发展史上的黄金十年,使我省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从零起步提升到75%,其中水稻机耕和机收水平达90%以上。

  (三)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

  2016年开始,国家将“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重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我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已连续两年,重点支持50—300亩的新型经营主体对粮食烘干、工厂化育秧、机防等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设备购置进行适当补贴,补贴额度不超过设备总价的50%(包含农机购置补贴)。这项政策有效的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充分调动了农民购机积极性,有力的推动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

  2013 -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我省6000-8000万元左右专项资金,开展社会化服务补助试点,对水稻机插、机防、机烘干和“五统一”作业服务进行补助。这个项目虽然受益面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省农机服务组织的壮大,推进了丘陵山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五)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和流动服务站“以奖代补”建设

  项目建设实行“以奖代补”方式,2013年、2014年主要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有农机维修网点开展维修车间建设和维修设备购置。对建设达到综合类一级、二级、三级标准的,分别给予20万元、15万元和10万元补助。2015年,为进一步增强农机流动服务能力,打造一支农机“全科医生”和“急诊医生”队伍,增加了农机维修流动服务站建设项目,通过“以奖代补”配置农机维修服务车,补贴10万/辆。三年来,省财政共计投入6000万元,在全省建设了96个农机维修流动服务站和359个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其中:建设一级点15个,补助300万元;建设二级点260个,补助3900万元;建设三级点84个,补助840万元,项目基本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项目实施效果很好,有力缓解了农机“维修难”问题。

  (六)农机库棚“以奖代补”试点建设

  2016年,省财政安排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用于农机库棚试点建设“以奖代补”项目。通过“县级自愿申报,市级推荐,省级审核”的方式,在全省选取47个农机保有量相对多的县作为先行试点县,其中丘陵山区县达29个,占比一半以上。奖补标准为每平方米150元,100平方米起补。此项目计划实施2-3年,缓解农机“住房难”问题,减少农业机械因为保管不当引起的使用寿命缩短和农机乱停乱放对村容村貌带来的影响。由于今年我省中央和省财政涉农资金全部打捆下拨到县,导致该项目仅实施一年,但实施效果好,群众评价高。

  (七)温室大棚建设补贴

  赣州市借助发展蔬菜产业,助力贫困户脱贫,市级财政对购置喷滴灌设施、钢架大棚和预冷设施进行补助。其中,滴灌设施按设施面积50元/亩的标准进行奖补,喷灌设施按设施面积400元/亩的标准进行奖补,标准大棚按设施面积5000元/亩的标准进行奖补,高标准大棚按设施面积10000元/亩的标准进行奖补,冷库累计面积在10—20平方米和20平方米以上的,分别奖补3万元和5万元。通过政策实施,全市新增钢架大棚面积2万亩。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适当调整农业布局,优化机具配备。一方面利用高标准良田建设契机,改造平整田块,加速土地流转,加强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其具备大中型农机具机械化作业和田间转移的条件;另一方面,对于无法改造的区域,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根据丘陵山区地块特征,开展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种养模式,大力推广小、轻便且科技含量高的农机具,形成集粮食经作、设施农业、养殖业、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多元化农业生产格局。

  二是争取省级财政支持,开展综合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省财政资金支持,与粮油、经作等部门合作,在丘陵山区开展综合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内农业布局合理、技术模式优化、机具配备优良、机械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推广模式可复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

  三是加速壮大服务组织,实现全程生产或产后集中处理机械化。培养一批农机能人,扶持建设一些集作业服务、技术咨询、机具维修和租赁为一体的功能全、规模大、档次高的农机专业合作社,鼓励和引导其针对不同区域提供特色服务。对平原和改造后的田块,通过土地流转、托管服务和定单作业,实现全程生产机械化;对山地陡坡等小地块,提供产后集中脱粒、烘干和储存等环节机械化作业,实现农产品产后集中处理机械化。

  四、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大农机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农机生产企业奖补制度,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政府引导市场生产更多的丘陵山区适用农机;对丘陵山区农机生产企业实行减税免税鼓励;对研发适用丘陵山区农机产品的企业实行财政补助、贴息等。

  (二)加大丘陵山区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近年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扶持对象主要是以适用平原地区的大中型农业机械为主,丘陵山区农机小,补贴额度低,农机装备水平与平原地区的差距愈来愈大。建议扩大适用丘陵山区补贴机具范围,适当提高适用丘陵山区补贴机具标准,尤其要加大原中央苏区和贫困县的扶持力度。

  (三)加大对农机户的扶持和培训。一要积极给予购机者信贷支持,提供各种低息贷款,帮助农民解决购机资金不足的问题。二要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农机操作手各方面的农机业务知识,培训农机具的使用、维护、保养、修理技术,特别是加强新机具的培训,延长农机具的使用寿命,发挥农机具最大效益。

添加人:网站管理员 内容审核:网站管理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