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推动丘陵山区机械化 促进特色农业发展


来源/作者:  日期:2020-04-01【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近年来,我省在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同时,高度重视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机械化,大力支持丘陵山区农机化向特色农业延伸,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丘陵山区分布特征

  河南省境内不仅有坦荡无垠的平原,也有绵延高峻的山地,既有波状起伏的丘陵,还有山丘环抱的盆地。主要山脉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区,北有太行山、南有桐柏山、大别山、西有伏牛山。丘陵与山地相伴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洛阳市、三门峡市、焦作市部分县(市)和豫南信阳、南阳、平顶山市部分县市。全省丘陵山地面积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其间山地、丘陵、川谷、盆地,分别约占42.2%、37%、10.2%、10.6%。

  二、农机化取得的成效

  一是较好的解决了丘陵山区粮食生产机械化。我省是产粮大省,丘陵山区耕地面积约30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随着购机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持续实施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除部分零散地块整体外,在耕整地、播种、收获等主要作业环节以实现机械代替人力、畜力,丘陵山区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整体已达到70%以上。以我省新密市为例,该市属于浅山丘陵地形,区域面积10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占45%,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机械化作业,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小麦单产达到550斤,全年粮食产量达到21万吨。

  二、丘陵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初见成效。省局大力支持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尤其是对丘陵山区,在购机补贴、项目设计等方面也给予了特殊照顾,丘陵山区特色农机化发展在部分地区已取得实效。素有“五山四陵一分川”之称的三门峡市,立足“发展特色农机,服务特色农业,助推农民增收”,重点围绕林果、畜牧、食用菌、烟叶、蔬菜、水产养殖、中药材、设施农业等优势产业,不断拓宽农机作业服务领域,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市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45.3%,其中畜牧养殖61%,烟叶70%,食用菌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在287万亩果品生产上更是取得突破,树下的耕作、施肥、覆膜、灌溉、病虫害防治、果品储运等作业环节,已经摆脱了过去的人力劳作,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为现代化、标准化果品园区建设提供了技术和装备支撑,全市果品产值达63.6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整体偏低。丘陵山区受先天自然条件限制,部分地块不适宜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实施机械作业难度,效率低,造成作业成本偏高,。加之地块分散,作物种类繁杂,制约了农机化整体水平的发展。

  二是丘陵山区机具有效供给不足。用于平原地区、粮食生产的农业机械发展比较成熟,但适宜丘陵山区的特色机械供应不足。目前市场上,丘陵山区作业机械主要是微耕机、田园管理机,缺乏机械化生产全过程装备支撑。同时丘陵山区作业机械,市场需求小,农机企业研发投入少,市场上缺乏技术过硬的产品。

  三是对丘陵山区农机化支持不足。我省农机化发展目前仍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和大宗油料作物生产上,在项目布局上主要考虑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造成对丘陵山区机械化支持的相对弱化,缺乏对丘陵山区机械化的专项投入和系统化支持。

  四是丘陵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滞后。丘陵山区受地理环境所限,耕作难度大、田块面积小,加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缓慢,作业市场不健全,社会化服务滞后,也影响了规模化经营。

  三、有关工作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丘陵山区耕作的自然条件差,仍有不少地方缺少田间道路和机耕道。建议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专项资金,实施机耕道建设,打通制约丘陵山区农机使用的最后一里。

  二、鼓励机具创新。丘陵山区机械与平原地区机械相比较,有很多不同之处,需要具备经济、耐用、轻便、特殊的适用性等特点,技术开发和科研创新具有不小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大企业看不上、小企业做不好的现象。建议为企业开发的丘陵山区机械开辟特殊通道,给予补助补贴。

  三、推进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引导丘陵山区群众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支持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公司“十”农户等经营模式发展,分散装备的购置成本,提高机械的利用率,降低机械的使用成本,加快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进程。

添加人:网站管理员 内容审核:网站管理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