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太仓市聚焦粮食烘干场所安全管理环节,多部门协同联动打出安全治理“组合拳”,通过专题培训强意识、隐患排查堵漏洞、装备升级保长效三项举措,全方位筑牢粮食烘干场所安全生产防线,为农业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一是专题培训,拧紧思想“安全阀”。7月29日,太仓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组织全市粮食烘干场所负责人及有限空间作业监护人开展专题培训。邀请应急、消防部门专家,以近期粮食烘干场所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为镜鉴,剖析事故风险成因,解析《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明确危险作业审批流程,现场演示气体检测仪、速差自控器、安全防护带等装备使用方法,并现场发放《有限空间应知应会告知书》《批式循环谷物干燥机安全操作制度》120份,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二是全面排查,贴牢风险“警示标”。7月以来,太仓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各镇(街道)农业农村部门、村(社区)对全市30家粮食烘干中心开展“清单式”隐患排查,聚焦有限空间通风不良、违规作业、防护缺失等突出问题,建立《全市粮食烘干场所风险摸底清单》,并张贴专用有限空间风险警示标签500余张,明确标注危险因素、准入要求和应急流程,力争做到对风险点位“应标尽标”。
三是装备升级,配齐防护“双保险”。太仓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对全市粮食烘干场所通风检测设备和安全防护装备的配备情况进行梳理,参照工贸企业有限空间防护装备配备标准,并根据粮食烘干场所实际需求,要求全市粮食烘干中心基本配全有限空间安全作业防护装备。目前,全市粮食烘干中心已累计配备通风设备30个、气体检测仪30个、呼吸器43套、安全绳及安全带43套、三脚架34个,切实为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上好“双保险”。
下阶段,太仓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将持续深化“多部门联动、技防人防并重”模式,推行“场所自查+定期巡查”双轨机制,让粮食烘干场所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从“纸面规定”走向“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