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平水铸铺农事服务中心建成投运之后,近日,浙江绍兴柯桥滨海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也已开始运营、王坛农事服务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并基本建成。柯桥区农事服务中心“三足鼎立”格局的确立,为柯桥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很大便利,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受益”的机制引导下,各农事服务中心不会是摆设的“盆景”,而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加油站”。
创办两年 农户好帮手
平水铸铺农事服务中心于2023年12月建成,是省级“双强”农业项目,也是柯桥区首个农事服务中心。该中心总投资1000余万元,占地4500平方米,拥有收割机、无人机、烘干机、碾米机大中型粮食机械50多台(套),其中烘干机达30多台,具备耕作、管理、收割、烘干、加工等粮食全程机械加工作业的一体化服务功能。两年来,这个农事服务中心在柯桥区南部山区及周边镇(街道)起到了较强的带动作用,今年已服务农户收割晚稻3500多亩、烘干稻谷3000吨、飞防达6万亩次、耕耙6500亩次。
记者在中心内看到,在高大的烘干机房内数台烘干机正在运作,厂房外正停着运粮车,刚刚烘干的稻谷正源源不断地灌装入车厢中。记者了解到,因为相距上灶粮站仅300米左右,种粮大户今天从田里割来,运到烘干房烘干后,第二天就可以投售给粮站,十分快捷方便。到目前为止,已为10多名种粮大户烘谷2000吨。
吴华芳是一名种粮新人,于2023年在平水镇若耶村一个山岙承包了100余亩山岙田。在她的眼中,中心就像一位热情周到的“田保姆”,使她种粮水平不断提高,水稻亩产量连年增加。
承前启后 服务显神威
相比南部山区,柯桥区北部的滨海及周边区域,这里粮食种植面积更大,农事服务需求更大,柯桥区滨海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按照省级一流标准建设,投资约5000万元,建筑面积近12000平方米,拥有全程机械化服务、数智化管理、集中育苗、烘干加工、农技服务、农资配送、农机维修等服务功能,服务半径10公里以上,覆盖农田面积2万亩、水产养殖5000亩以上,将打造成为“一站式”农事服务综合体、农业新型数字化智能管理服务中心、农耕文化传承展示场所,促进柯桥北部区域粮食等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绍兴水利围垦综合开发场有关负责人徐君告诉记者,柯桥区滨海一带农田广阔,种粮大户承包面积较大,这个高档次、综合性的服务中心投运后,可以给马鞍街道及周边齐贤、安昌农户提供粮食全产业链服务。
记者看到,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5层建筑,外观漂亮,“目前农机区运转正常,秧苗培育、稻谷烘干、秸秆收集等社会化服务功能已经发挥。”绍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华告诉记者,中心日烘干服务达到160吨左右,已为多家种粮大户烘干粮食近2000余吨,完成秸秆收储1000多亩。接下去,将全面开展早稻育秧准备工作,建设育秧大棚6000平方米以上等配套设施,确保提供早稻秧苗达到1万亩以上。
全域布局 助推高质量
柯桥区是鱼米之乡,粮食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有种粮大户240多户、承包农田总面积7.5多万亩。为确保粮食安全,扶持发展粮食产业,“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里”,柯桥区加大了各方面的支持力度,推进区域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举措。
农事服务中心是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集成化、一站式服务的综合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农机服务、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旨在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在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柯桥区明确投资建设主体,在全区分区域建设农事服务中心。目前,除了平水、滨海,还有王坛镇正在建设一个较具规模的服务中心。中心位于王坛镇喻宅村,把一家锻造厂的旧址及周边闲置厂房改建为农业全周期发展中心,总投资6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规划建设成为亲子农耕研学体验中心、区域公共品牌展示中心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从而服务王坛镇及周边镇的水稻、油菜、玉米生产。
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这3个农事服务中心好比是3个大引擎,一旦得到正常运转,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那么给粮食生产带来强大的推进作用,产业服务将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覆盖,让更多种植户、经营户搭上农业现代化的快车,由粮油产业衍生的农文旅、农业培训产业也会随之得到发展,从而有力推动柯桥全区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