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借科技之“东风” 打造一流农机合作社


——访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王永岗

来源/作者:当代农机  闫培如日期:2021-09-03【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他是高级农机修理工、农民技师、农业技术指导员和农作物植保工。

他在全国农民社会化服务劳动中被授予“五一劳动”奖,获得过中国农机行业年度“农机化杰出服务奖”。他是“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之一,是农业领域“十佳科技创新能手”。

他的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并成为晋中市定点农业生产托管单位。2021年3月,他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是山西省晋中市唯一的一位,获得如此多荣誉称号的“他”到底是谁?

他就是山西省晋中市众鑫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众鑫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王永岗。

王永岗,41岁,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魏岳村村委会主任,自高中毕业后就开始从事与农机相关的工作,已经走过25个年头,被周围的村民们称作是“农机能手”。从拖拉机手到修理工,从修理工到合作社理事长,从合作社理事长到致富带头人,他勤勤恳恳,样样出彩;他不忘初心,继往开来。

随父投身农机行业

据王永岗回忆,他的父亲曾在农机厂做过农机修理工。在他小的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到农机厂玩耍,有时还乘坐父亲驾驶的拖拉机到田地里作业,目睹过机手在修拖拉机时等待的着急,了解了拖拉机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享受过驾驶拖拉机的乐趣,他暗暗在心里发誓:“我要学会开拖拉机”。

1995年高中毕业后,王永岗开始跟随父亲到农机厂干拖拉机修理,成为了“货真价实”的拖拉机修理工,这也是他开始向理想迈出的第一步。在积累了拖拉机驾驶和维修经验后,他先是购买了1台铁牛-55型拖拉机,并开始为本村的村民做耕种服务,之后又购买1台新疆-2型小麦联合收割机,开始了“南征北战”的夏收作业。长年累月地穿梭在田间地头的他逐渐积累了大量的农机维修技术和经验。由于技术好,服务热情,农忙季节的活儿总是应接不暇,他随后又购置了第2台、第3台……就这样,他成了当地的农机大户,更是周边有名的农机服务“专家”。

几年下来,王永岗的服务范围扩展到周围乡镇,甚至有附近县的农户来邀请他去服务,作业任务太大,他一人很难承担这样的劳动强度。

为了更好地发展当地农业生产,2009年,王永岗积极主动联合了几家当地的农机户,成立了晋中市众鑫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经过12年的运营与实践,合作社稳步前进,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初具规模的大型农机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社员251户,各种大型拖拉机60余台,农机总动力5 000 kW,固定资产560万元,合作社每年服务农户3 000户,服务面积10万亩(1亩约等于0.067 hm2),合作社自有土地1 000亩,流转村民土地1 500亩,带动周边种植面积10 000亩,年经营收入350万元。

在王永岗的带领下,合作社通过示范社建设,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2010年以来连续承担了国家玉米丰产方、土地深松等农机化生产项目。连续被评为“市级示范合作社”“省级示范合作社”“国家级示范合作社”“三星级农机维修网点”,他本人还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状。

土地集中连片搞托管

“在2009年,合作社刚成立阶段,我们通常是承担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如耕、种、收等,效率虽然比人工高得多,但是机具的利用率不高。乘着农机补贴的‘东风’,合作社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具逐渐多了起来,农机具闲置的情况常有发生,通过我们合作社成员共同商议,最终决定和农户协商,承包农户种地全过程机械作业的活儿,就这样慢慢地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王永岗介绍说。

生产托管服务小地块很难创造高效益,对此,王永岗深有感触:“土地承包到户的现状下,农户的土地都是东一块西一块的,一户农民10来亩地可能分布在村里好几个地方。刚开始干农业托管服务时,几乎都是农户单独找上门来,开着机器从这家地里收完再出来去另一家,一天下来出活儿量少得可怜,燃油、人力成本都高,跟农民收取的服务费也高。”

近年来,在王永岗的带领下,众鑫农机合作社里的作业服务成了农民眼中的香饽饽。众鑫农机合作社创新性地开发出了量身定制的管理模式,流转、托管、半托管、单项作业都可自由选择,从作业种类到服务模式几乎符合所有农户的要求,为不同类型的农户提供了多种服务可能。

一是流转模式。众鑫农机合作社及时与农户联系,通过签订协议并到政府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实现土地使用权的彻底流转,既有效解决了土地荒废问题,又使转移出去的农民可安心打工,增加收入。实现土地流转后,合作社通过集约化管理与经营,大力实施机械化耕作及新技术、新品种,解决了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不高、效益低下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了收入,亩均增产在 20%以上。土地流转面积由建社之初的    1 000 亩发展到了现在的 3 000 亩。

二是托管模式。合作社与农民签订土地托管合同,“全托管”的合同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农民将土地委托给合作社全权管理,合作社每年向农户收取一定的土地托管费用;“半托管”是农户只托管产中的机械化生产作业,产前、产后由农户自己经营。合作社在榆次区东阳镇托管农户土地 5 500 亩。2019 年,对“全托管”土地采取“五统一”经营管理模式,即统一采购农资、统一作业、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灌溉、统一销售;“半托管”土地对玉米耕、种、管、收4个环节进行全程机械化服务。玉米平均亩产由 725 kg增至 800 kg,亩均增产 75 kg。玉米价格按1.6 元/kg计算,每亩收益        1 280 元;另外,采用机械化种植后,种子、化肥、除草剂、浇水的投入 250 元/亩,比市场价减少 30 元/亩;旋耕地、播种、收获投入 190 元/亩,比市场价减少 30 元/亩。几项折合计算,每1亩玉米成本 440元,净收益 840 元,农户每亩可多收入 300~400 元。

三是跨区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积累,众鑫农机合作社已经在周边省份建立了很好的服务口碑,畅通了服务渠道,“三夏”“三秋”他们的农机队伍要从晋中出发,为周边的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份提供机收服务,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9年跨区作业面积近 4 万亩。

借助物联网探索农业生产新模式

2017 年,晋中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智慧农机网络监控系统应用,为作业机械安装了江苏北斗智能终端监控设备 15 套及农机合作社智能管理平台;当年合作社在作业车辆上安装了世纪盈联“农耕宝”智能终端监控设备 23 套,合作社智能管理平台及内部管理软件1套。2018 年,合作社被山西省农机局推荐为全省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2019 年,合作社又增加安装了江苏北斗智能终端监控设备 10 套;引进北京智能装备研究中心的变量施肥、精量播种终端设备 2 套,变量喷雾终端设备 1套。

王永岗最后介绍,目前合作社在继续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棘手的难题。一是供需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民对种植什么作物和如何种植等问题认识不够清晰;二是缺少农田第一手数据资料,传统施肥方式造成的土壤板结、盐碱化的问题日渐凸显,掌握农田第一手数据资料,合理配方施肥已经刻不容缓;三是农田小范围气象站建设不完善,对农作物需水、需肥时间和量把握不准确,造成水肥浪费现象严重。

说到此处,王永岗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了。第一,积极引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设备,配合农业农机部门,及时检测农田中有机质、微量元素的含量等,研究探索一套适合当地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第二,合作社已经建成了一套农田小气象站,正在试验研究阶段,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争取进一步扩大推广范围;第三,合作社采用免耕、深松、秸秆还田等技术手段,积极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指标;第四,通过电脑、手机APP等,把农业部门、合作社、农机户、农户等紧密地联系起来,拓宽信息渠道,了解掌握更多的农业生产信息,改善供需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各农业参与者的互联互通。”


添加人:运用指导处 内容审核:运用指导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